当前位置: 灰狼 >> 灰狼的繁衍 >> 宝宝多会儿会说话才正常,如何锻炼宝宝的语
宝宝过了一岁后,很多家长就会开始着急孩子说话的事。在有的孩子还只能说“爸爸”、“妈妈”、“抱抱”等简单叠音词的时候,可能别的孩子已经可以背诵几句古诗词了,家长如果遇到这种“别人家的孩子”,想不着急都难。
其实不同的孩子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初期差异是非常大的,家长在着急之余,也应该注意采用正确的方法,增加对语言发展水平的了解,改进与孩子互动的方式,这样孩子可以更好地学会说话。
关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家长们普遍有一些错误认识,可能会妨碍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1.孩子会叫“妈妈”不一定知道妈妈是谁
宝宝在真正开始学说话前,一般都会有一段喜欢无意识地说babamama的时期,大人听起来就像在叫“爸爸”、“妈妈”一样,会高兴地以为聪明的宝宝这么早就开始会叫爸爸妈妈了,其实这只是宝宝在自己探索发声的规律,还不懂这些词的意思。有的家长会纳闷为什么自家宝宝在6个月时就会喊妈妈了,但怎么到了1岁了还是只会喊妈妈,就是这个原因了。
孩子的语言能力一般要到1岁以后才正式开始发展,如果你问这个阶段的孩子“妈妈去哪儿了?”,孩子可能会望向妈妈的位置,这就表明他开始明白“妈妈”的含义了。
2.孩子能听懂语言不代表也能使用语言
孩子使用语言的能力的发展要晚于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所以孩子一般在7-8月就可以听懂大人的一些词汇了,但自己能够开始说话的时间要晚得多。孩子在1岁左右可以说一些“爸爸”、“妈妈”、“抱抱”等简单的叠音词,在过几个月会说出两个词比如“爸爸抱”等。具体的时间个体差异较大,只要孩子身体发育正常、也能听懂大人的话,便无需着急。但如果孩子到了2岁以后还是不会说话、不能听懂一些常用词汇的意思,医院咨询了。
3.经常对孩子说“奶味语言”
“奶味语言”就是指类似“宝宝乖”、“妈妈给宝宝洗脸脸”这样的说话方式。这种说话方式表面上是对宝宝的疼爱,但实际上是家长在心里对孩子语言理解力的低估。孩子在能够自己说话前已经可以听懂很多话了,如果一直对孩子使用“奶味语言”,不仅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得不到很好地锻炼,孩子学会说话的时间也可能会推迟。相比“妈妈给宝宝洗脸脸”这种说法,你可以直接对孩子说“妈妈来给你洗脸了,洗完脸吃完饭带你出去转”,给孩子说一下比孩子稍微超出其当前理解能力的词汇和语法,可以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
为了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除了不说“奶味语言”,家长还可以做这些尝试
1.注意谈话的时机
我们都知道要多和孩子说话,但效果却千差万别,这其中就有话题内容和时机的因素。如果孩子正在忙着玩手中的积木,你却在旁边不停地讲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那即使你说再多次孩子也听不进去。
所以和孩子谈话,话题要选择他正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