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灰狼 >> 灰狼的繁衍 >> 当代妈妈该怎么教孩子读小红帽这本书或许会
英国女演员凯拉·奈特莉在一次访谈中说,她会禁止女儿看某些迪士尼电影,比如《灰姑娘》,理由是“灰姑娘在等着被一个富家公子拯救”,她给女儿的忠告是“别等别人救你,自己拯救自己”;另一部不许女儿看的是《小美人鱼》,她有点幽默地说:醒醒吧,尽管这部电影的音乐不错,但永远别为了一件奇怪的事放弃自己美丽的声音啊。
这些想法非常有趣,因为一代又一代孩子们浸润在这样的电影中长大,很少有家长觉得有什么问题。这些故事来自于一些耳熟能详的西方童话故事模板,比如《格林童话》等。故事有着各种各样的演绎版本,细节和走向不尽相同,但大都共享同一个原型母本,有一个大致的故事内核。这些童话故事之所以广为流传,也是因为其以象征性的表达,体现了人类千百年的生存经验,反映出人类生活中共同的根本性问题,比如个人的痛苦、个人的过去等。近几十年来,“童话心理治疗”作为一种新的尝试受到荣格心理学派的重视,《童话的心理分析》这本书就是一本很有趣的科普读物,结合六个经典童话(《小红帽》《冰雪女王》《勇敢的小裁缝》《不幸的公主》等)和心理学实践的治疗案例,分析了童话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小红帽》是非常著名的童话故事,甚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版本,作者称它是“我们童年最喜欢或最害怕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很简单,但如果像“剥洋葱”一样分析它,就会发现层层相叠的隐喻。
最上一层是一种道德规劝:小孩子要乖,要听话,小红帽必须谨慎小心,提防大灰狼。有人考证,其实《小红帽》故事的原初版本是很“暗黑”的——奶奶被大灰狼吃掉,并且没有被救出来。格林版本的结局是,猎人得到了狼皮,奶奶得到了蛋糕和葡萄酒,小女孩得到了教训——听妈妈的话。作者提出质疑,从这个角度看,似乎皆大欢喜的结局也暗含问题:母亲对女孩的制约和女孩对摆脱母亲制约的方式,如果小女孩一辈子再也不敢离开“安全的道路”,那么背后代价是什么?
第二层是,这个故事的本质是一个天真的受害者(小红帽)与一个阴险的加害者“大灰狼”之间的冲突,我们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有这样的二元对立视角,受害者和攻击者之间的斗争,形成了人类的共同困境。作者认为这个故事“对解放女性并没有什么贡献”,因为小红帽代表着女性,大灰狼代表着男性,但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永远的攻击者都是男性,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有可能显示出大灰狼的行径,并不以外在条件决定。新版的《小红帽》中出现了不同的结局——让大灰狼和小红帽和解。作者看来,这种努力可能基于人总是在受害者和攻击者之中寻求心理平衡。
第三层我们会发现,在这个故事里,小红帽、母亲、奶奶,都是女性——爸爸去哪儿了?作者看来,小红帽的经历也隐含着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如何与男性建立关系的课题。如果只是“远离大灰狼”,用敬而远之的方式,显然不符合如今社会发展的方式。小红帽总要长大成人,需要成熟地、健康地与社会上各种“大灰狼”或“猎人”交往交流,仅靠“妈妈的忠告”肯定是不够的。作为女性,我们应当更宽阔地思考,如果不能一辈子当天真可爱的小红帽,那么下一次遇到大灰狼,应该如何处理?
《小红帽》只是一个例子。这本书的作者维蕾娜·卡斯特是荣格学院的女学者,她用女性的视角来看,确实在成长过程中女性可能受到童话故事的影响更大,“或许对于女人来说,童话比神话更有吸引力。她们喜欢童话,甚至在她们的语言中也暗藏着童话。女人说,我要寻找我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这便是来自童话”。
我们小时候总会看许多童话故事,并沉醉其中,童话中总会发生不可思议的转折,如果我们深深地被某个故事感动,那么这个故事中可能暗含着我们内心的梦想、欲望和冲动。我们认同故事主人公的行为,甚至代入自己愿望成为这个人。故事的主人公面临着一些难题,往往也能最终解决问题,就像现实中的我们面临难题一样。当人们陷入真实生活的泥沼中,会憧憬童话故事的美好。这本书的启发是,我们可以通过对童话的分析和多维度的思考,更加了解自我,帮助内心实现成长。
(原标题:当代妈妈该怎么教小红帽)
来源:北京晚报作者:陈梦溪
流程编辑:u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