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灰狼 >> 灰狼的繁衍 >> 4000万票房中国电影的主旋律是什么审
《解放:终局营救》是年12月上映,由资深制片人韩三平策划,著名导演李少红执导,知名演员钟汉良、周一围、钟楚曦等主演的一部带有中国主旋律印记的战争电影。
截止到去年12月份,中国电影总票房已高达亿元,前十名中有四部都是主旋律电影,像国庆档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等,都取得了傲人成绩。而《解放:终局营救》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优秀成绩,与其商业性推广、艺术性主题分离不开。
主旋律电影受欢迎程度不断提高,也改变了过去被冠之以“高高在上”、“说教影片”等头衔的现状。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被打破,讲好中国故事的国产电影正在迅猛发展。
本文以《解放:终局营救》为例,通过分析影片所展现的拳拳父爱、家国情怀和男女平等三种主流价值观,探讨当代中国主旋律电影为何广受好评。
什么是主旋律电影?
主旋律电影是指能充分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历史重大题材影片,以及贴近普通民众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通常这类电影是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的影片。在中国,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发扬众志成城、爱国统一、歌颂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以及现代化建设硕果的“红色电影”。
像气势恢宏的《建军大业》、真实惨烈的《血战湘江》、揭示战争残酷的《拯救大兵瑞恩》、缉毒经典《湄公河行动》都属于此类电影,观众往往从气势恢宏、感人肺腑的观影体验中凝聚价值共识,释放爱国热情,引起一波又一波观影热潮。
《解放:终局营救》背景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平津战役,当时解放军围攻天津并准备总攻,国民党军队负隅顽抗。
四线交汇的叙事,为多样化的戏剧冲突提供舞台
影片采用多线叙事手法,其一是解放军炮兵侦察连连长蔡兴福受命带领突击小队潜入城内,实地侦测火力,以侧应主力部队进攻,并找机会寻找下落不明的儿子解放;
其二是国民党军需官姚哲想要带女儿小兰离开天津,反而被上司诬陷当替罪羊;
其三则是天津城守卫军领导者,国民党军官钱卓群不惜代价,誓死守城;
其四则是深受钱卓群喜爱的歌女梅艳,梅艳的父母被钱卓群杀害,为此她和弟弟走上了一条复仇之路。
影片通过四条线索,将一群人物编织在一起,在蔡兴福绑架姚哲后,任务目标、姚哲被诬陷真相、北平谈判阴谋、儿子的下落等渐渐浮出水面,结局以反派钱卓群失败而告终,讴歌一曲人间真情。
人间真情的三种流露
01.父爱如山:战争中的两位父亲,为自己的孩子拼尽全力
解放军突击队长蔡兴福的儿子因为战前混乱的撤离行动而下落不明,从此杳无音讯,为此蔡兴福和妻子悲痛欲绝,始终不忘找寻儿子解放。而此次任务给了蔡兴福进城寻找解放下落的机会,他斩钉截铁、慷慨前行。
担任国民党军需官的姚哲为了小兰的安危,不惜背叛上级,花重金出逃,他对女儿的爱可谓是超越一切。
影片在场景调度方面,关于渲染战争场景细节很极致,将小兰刻画成一个在子弹横飞、炮火连天的战场哭泣无助的弱者。尽管是一个连枪都不会用的文官,父亲姚哲依然鼓足勇气,与城内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导演通过环境渲染、心理活动,将姚哲这一角色的性格变化自然的表露出来,可谓神来之笔。
硝烟弥漫中,姚哲抱着女儿藏在井盖底下,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女儿。姚哲中枪弥留之际告诉蔡兴福:“别告诉小兰我走了,找个理由骗骗她,她很好骗的。”这样一位父亲,临走之际仍爱着女儿,不愿让她被无情的现实所折磨。
作家福斯特曾将小说刻画的人物分为两类,“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顾名思义,“扁平人物”的思想或者人格特质具有单一指向型特点,简单来说就是永远的好人或者坏人。就像吝啬贪财的高老头、作恶多端的大灰狼、心地善良的的白雪公主,给我们以固定的认知。
“圆形人物”则强调人物形象的多样性,片中的国民党军官姚哲就是如此。为了保护女儿小兰,由最开始的懦弱走向勇敢坚定,这样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亲切。
曾几何时,朱自清的《背影》中有关于父亲给儿子买橘子时的描写是这样的。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冰心曾讲道:“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父爱无声,父爱如山。影片里的两位父亲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爱。面对亲生骨肉,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做一棵遮风挡雨的大树;寻自己血脉时,身中数弹亦不为惧。
人生道路上,父亲是我们知识的引导者、道德的垂范者、情感的关怀者
生活中的父爱可能没有枪林弹雨、刀山火海,但是你童年晚归时的责备、委屈时的安慰、成年后过年回家他满脸的喜悦,这些都装满了父亲对你的爱。
02.家国情怀:手握钢枪,是使命和担当,是无私又伟大的信仰
队长蔡兴福、侦察兵马宝树、报务员廖枫、炮兵参谋葛贵忱四人组成的突击小队,在总攻前夕,潜入城中侦测火力,可谓临危受命,责任重大。
为了掩护战友,葛贵忱、廖枫接连牺牲,给蔡兴福以强烈打击。他喊道:“锦州没事、沈阳没事,在天津怎么就不行了!”战友的离去使他无法接受这一撕心裂肺的现实。
蔡兴福的妻子被炮弹炸成重伤,弥留之际仍挂念儿子,蔡兴福为安慰妻子谎称儿子已经找到,我们殊不知他的心中的痛苦有几重。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他舍小家顾大家,擦干眼泪继续冲锋。
从心理学视角看,这是一种“超我”的境界。把生的机会留给人民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以蔡兴福为代表的解放军官兵,面对敌人的穷追猛打,抛头颅洒热血,不为名不为利,为的就是掩护老百姓不受炮火伤害,撤离险境;为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未来福祉,解放全中国!
这份使命和担当他们扛了起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他们心中永远芬芳。
当代散文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归来后,写下了一部影响几代中国人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年4月11日这篇作品登载《人民日报》。
魏巍这样写道:“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同样影片通过细节描写,展现真实惨烈的战争场景,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小兰在炮火中的哭泣、解放军为保护整车人用身躯盖住即将爆炸的手雷等。
这些细节反衬出人民子弟兵离开家乡,为中华民族独立献出宝贵青春的高尚品质、家国情怀,兼具社会寓意和人文关怀,真实反映出当年那段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解放史。
03.女性主义:追寻自由与平等,发掘精神高地的存在意义
影片中的一条线索是歌女梅艳,天生丽质的她饱受战争之苦,家人尽失只能和弟弟相依为命。面对仇人钱卓群的胁迫,梅艳始终保持着高洁傲岸、坚强独立的宝贵品质,这在那个战火纷飞的乱世是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梅艳不屈从于权贵、财阀,面对诱惑心中始终坚守精神高地,故事结局亲手扣动扳机杀死了作恶多端的钱卓群。
女性主义,又称妇女解放,强调两性平等、两性平权,主要观点即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透过女性主义视角,影片肯定了梅艳关于自由平等的追求,肯定了女性价值。通过颠覆传统形象,刻画一位敢爱敢恨、追求自由的女性角色凸显影片关于男女平等、自由独立等主题,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到:“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生产几乎完全成为社会性的——在家庭以外进行、以交换为目的,这使妇女的工作成为私自维持家庭的家务劳动。
纵使没有自由之地可栖,灵魂仍然追逐自由。历史上的女性往往承担起固定的家庭责任,但也有追求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的特立独行之人,如晚唐女诗人鱼玄机。
本应相夫教子,过此一生,鱼玄机却偏要坚持自我。她离家、入观修道、吟诗作画,最后归于尘土。虽在晚唐,却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思考。她把自己从家庭中解放出来,走向社会,迈向理性主义、自由主义。
影片有关于女性自由平等的主题符合当代主流价值观,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散发出人性的光辉。
感恩与奉献,自由与平等,共同奏响时代主旋律
1.我相信世上每一个父亲、母亲都怀着满满的爱对自己的孩子,同样我们要学会感恩。感恩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人生导师,他们是最亲最近的人,父母给我们生命,教我们做人。我们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他们却从健步如飞到步履维艰。
我们渐渐长大,父母渐渐老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感恩父母,做我们力所能及之事,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2.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超我即为自我理想、为自己良心而做人。我们应把超我作为自己的人格追求,这个社会需要爱来装满,而不是自私自利的人人封闭。
家国情怀的实质就是一种奉献精神,在社会主义国家,每个公民都是国家的一部分,只有整体公民的素质提升,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应始终秉持着超我的人格追求,努力践行奉献精神。
3.女性的自由平等实质上也是人的自由平等。作为个体,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理性主义。
在社会生活中当我们的正当权利受到了侵害,要勇敢维护自己的权利,以法律为武器斗争到底。这世界,人人平等。
结语
《解放:终局营救》正是通过凸显三种人间真情,让我们感受到了满满的社会正能量,弘扬出电影的主旋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相呼应。
片名中的解放不仅仅意味着解放战争走向胜利,更喻示着人性的解放、思想的解放以及自由的解放,这也是主旋律电影所流露出来的正能量。它如一道光,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