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灰狼 >> 灰狼生活环境 >> 欧洲民间文学中的公主与巫婆
在前面的文章中分享了,18世纪之前的外国文学作品中,那些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这些作品跨度很大,其中既有奠基各种文化观念的重要作品,又包括了各种不同的体裁。
其中既有作家个人写作的成果,也有集体智慧的凝聚,可以说这些重要的文学著作是塑造人类社会中那些源远流长的文化观念,伦理体系的基石和路标。
相信在那些著作里,你已经对传统社会的女性形象和女性观有了新的,更深入的了解,现在我们将一起来探讨,18世纪以来现当代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众所周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女性的地位和观念与以往大不相同,也有更多的女性进入到了经典作家的序列。
大概从19世纪中叶开始,女性作家的数量和成果都出现了井喷和飞跃,上世纪60年代,欧洲率先出现了女权主义思想。
虽然经过了好几波的潮流更迭,但作为一种新型的女性观念,逐渐从新潮,前卫,边缘的想法,变成了主流话语的一部分,这就是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成果。
女作家的崛起与女性主义观念的发展几乎是同步的,由此可见,在女性争取独立自主地位的过程中,文学的作用不可小觑。
我们不妨把文学作品当做一面面镜子,一起来探索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欧洲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民间文学是一种和作家文学不同的独特类型。
其最大的特点是版本多样,创作者和创作时间不易确定,流传广泛,影响很大,这些世世代代口耳相传的故事经过了不同力量的加工,呈现出的是民间的观念和智慧。
当然也反映出一个时代最普遍,最基础的女性观念,由于传统的民间故事,往往是在家庭环境中由妈妈,祖母或外婆一类的角色讲述。
讲述者和接受者往往以女性为主体,所以其视角和男权社会的精英文化之间有一定的反差,而且其中以女性为主角的故事也占了很大比重。
欧洲的民间故事非常丰富,但对其研究有一个先天的麻烦,那就是作者和写作年代不容易确定。
因为口头文学的特点就是没法固定下来,后来人们确定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文本当作讨论的底本。
因为他们较早地记录了当时能搜集到的民间故事,其中一个是法国人夏尔.佩罗在年的时候编撰的《附道德训诫的古代故事》。
这本书后来通常被称为《鹅妈妈故事集》,这个时期是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的时代,有很多故事其实在当时的贵族中流传的。
另一个讨论的基础文本是德国格林兄弟搜集出版的,我们通常把它称为《格林童话》,但是它最初的名字其实叫《德国家庭与民间故事集》。
他们搜集的主要就是那些摇篮边,炉火旁,人们口耳相传的故事,这些故事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之下,可能发展出完全不同的意蕴。
美国人凯瑟琳.奥兰丝汀针对《小红帽》这则故事的演变,做了专门的分析,在她的考察中,佩罗讲的小红帽故事主要流传于贵族沙龙中。
是一个强化社会性道德的成人语言,其重点是捍卫宫廷贵族的道德观,暗示女性警惕巴黎上流社会那些迷人,擅长勾引女子的“野狼”,也告诫那些“小红帽”的父母们,防止小红帽失去贞操,从而使得他们的女儿“贬值”。
但到了后来《格林童话》中的《小红帽》故事的重点则从性寓言转为家庭寓言,道德中的小红帽变得愈发审慎,但依旧非常天真愚蠢,容易犯错,而且需要男人拯救。
在这个故事中,猎人代表了维多利亚时期父亲和丈夫的形象,他们充当了女性的保护者,是女性唯一可以依靠的对象。
在这个时代,遵从社会道德规范,保持纯洁就是女性最高职责所在,纵观欧洲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典型,最常见的有两类。
一:美丽又纯洁的少女
二:邪恶的巫婆
在这个两个极端之间,并不均匀地分布着很多女性形象,靠近第一个极端的是一系列美好单纯善良的女性,比如白雪公主,灰姑娘,小红帽。
她们涉世未深,年轻,美丽,单纯,这是她们惹人怜爱的特点,也是男权社会中对女性设置的理想标准。
更重要的是,这些女性形象几乎都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都必须等待一个高于她们的力量来拯救,而这个力量通常都由男性来代表。
很多故事的结尾都是依靠获得王子的爱情改变了自己的处境,而小红帽则是在象征性的死亡之后,被男性猎人拯救。
这种人物设定和情节模式是传统男权社会女性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她们不仅代表着女性最受推崇的优势和美德,同时也树立了女性命运的上升样本,即通过婚姻家庭或者虔诚的信仰来获得拯救。
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人们才开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女人的美丑,行为和幸福需要由男人设定标准?
为什么通话中的女主角往往都是美貌,年轻“被迫害的天真女孩?”,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傻白甜”,这其中体现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又会创造出什么样的社会氛围?
这样的提问,显然意味着女性主体性的上升。
另一类典型的女性形象,女巫或者继母,这类女性形象往往都是负面形象,她们负责为善良单纯的公主制造麻烦和考验,或者干脆就是正常生活秩序的最大障碍。
在《白雪公主》中,是因为嫉妒而起了杀心的继母,在《灰姑娘》中,则是不断刁难虐待继女的后妈,《小红帽》中的妈妈和外婆虽然不算负面,但面对邪恶的大灰狼,自身难保,无法改变受害者的命运。
当然,在更多的时候,女巫是被污名化的箭靶,她们丑陋,肮脏,危险,而这种危险主要来自于她们所掌握的巫术。
大家或许知道,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曾经出现过声势浩大的消灭女巫运动,在当时,很多无辜女性都被当成女巫处死。
其实,早在古希腊时代,美狄亚这样的女人也曾经被认为是女巫,“女巫”是男权社会对有力量的女性一种污名化的惯用策略。
当然,在精神分析出现了之后,人们对这两种女性形象又有了新的解读,比如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吉尔伯特和古芭,就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重新解释了《白雪公主》的故事。
她们认为故事中的坏王后和白雪公主,其实代表了母女之间一种微妙的竞争关系,在她们看来,伴随着白雪公主的出生,王后就死掉了,随之登场的是“继母”。
“继母”痴迷的那面魔镜,正是自恋的关键性意象,随着女儿的成长,王后对自己的美貌越来越焦虑,这是她下决心要除掉白雪公主的关键原因。
从现代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其中体现出的家庭内部女性的潜在竞争与嫉妒,是一场女性的俄狄浦斯战争。
王后一次次通过诱惑的方式谋杀白雪公主,而白雪公主,逐渐被社会规范驯化,她在七个小矮人的家里学会了持家的技能,还获得了美德。
最终在一次次的死里逃生中最终迎来了她的王子。
这个死后被小矮人当做礼物送给王子的公主,最终在水晶棺中又一次起死回生,得到了幸福的生活,与此同时,王后则在疯狂中被永远放逐。
在女权主义者看来,魔镜和水晶棺都代表了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囚禁,而王后用来杀害白雪公主的“梳子”,蕾丝花边和苹果都与社会化的女性特征相关。
那些接受了驯化的女性才可以得到幸福美满的结局,而她们身上桀骜不驯的危险因素则只能被放逐。
前面我们用两种类型来概括了欧洲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大家会发现我们在后面讲到后现代女作家的时候,这些故事又重新被讲述,被改写甚至被戏仿。
从其中更能看到不同社会女性观的变化,这些故事从来没有过时,直到今天,迪士尼等文化产业巨头,经常以民间故事为基础反复改编电影和动画,使得这些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后面的当代作家中,也有很多人喜欢以这些民间故事为蓝本来重新讲述,通过重新选择叙事视角和重组情节,古老的故事由此呈现出全新的意义。
这也是一种与传统对话的独特方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要去讨论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不妨去考察一下迪士尼公主的发展史。
看看今天最受小女孩们喜欢的爱莎女王与八十年代迪士尼公主有什么区别?同样是灰姑娘的故事,在不同世代的叙事重点有何区别?
或许你就能看出近一百年来女性观念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