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狼

立春

发布时间:2023/6/23 16:56:05   

编者的话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节气轮转,忽而立春。《史记·天官书》曰:“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带我们开启了一个新的循环。

不似江南春日“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原清寒,虽至立春,却似乎很难寻觅到春的影踪——鱼儿还在冰层下梦呓,长长的冰凌还闪烁着寒意,沉睡的树木和冻结的土地都在静静地等待着春的消息……春寒料峭,是高原立春的写照。但不用着急,春天终会缓缓而至,点染高原大地。

本期“江河源·节气之美”,让我们在作家的字里行间,画家的点染描绘中,一起风雅迎春。

立春风筝忙朱锦明绘

立春

李万华

总有一些消息,在不经意的时刻冒出,仿佛无心,又似有意,春天似乎因此动荡,又显得繁忙。不过想一想,哪个季节又会无所事事到袖着手四处闲逛。季节无非是几根钢丝和尼龙拧成的弦,张力足够,却拉不断,吱吱啦啦地回旋着,我们有时听得见,有时又可以当作耳鸣的顽症:寂静时它丝丝游动,喧嚣时它遁去身形。这样一说,季节似乎又是一尾巡游之蛇了。四季如若果真平铺直叙,机械更迭,又无法老去,创不出新意,它是否因此感觉疲惫,以至厌倦。我看电影《返老还童》,看出对一种既定程序的倦怠。如若我们都是本杰明,四季该怎样轮转才不羞惭。

至于春天的消息,一些或者一切,譬如枝上花或者黄金柳,我看没有一件比云飞来得更早,所谓东风随春归。只有风起云动,而后才可能草长莺飞。一切看似突兀的事情,必定有预设,如同我们的一些忘却,曾经被追忆。

这一天与昨日没有区别。榆树、红灯笼、春联、彩色风车、福禄寿三星的年画、绢制荷花和牡丹、糖葫芦、大灰狼气球。我看见它们,在小镇街头,甚至有人将待售的红灯笼挂到榆树萧散的枝条。人们从乡下赶来,购买冰冻的鱼、猪脚、牛肚、鸡爪、芹菜、炮仗……匆忙喜悦,小街因此熙攘。如果区别存在,也只在天空。从人群中挤过,抬头,我看见太阳早不是昨天那一张贴在高处的圆白剪纸,薄而寡淡,而是一面经过反复擦拭的铜镜,它的光线尽管没有暖意,没有劲道和力度,然而分明。我甚至想象它是来自汉代的一枚铜镜,装饰着“见日之光,天下大明”的铭文。它背后的天空依旧如同昨日清寒,云却已经失去丝丝缕缕的黏性,春饼般卷起。想来云原本也有休眠期,有兴奋和抑制,有烦躁不安,也有童声合唱一样的嘹亮清越。

社区卫生院,慈眉善目的老中医在处方上写下柴胡、党参、茯苓、枣仁、白术、苍术……我仿佛看到满坡的柴胡花黄,党参蔓横,嗅到夏季水缸中那一块苍术浓郁辛烈的芳香。

“白术守而不走,苍术走而不守,故白术善补,苍术善行。”我无法一一看到这些植物曾经苍翠的容貌,也无法脱离药物而给予它们一些尊重,我只是觉察到它们的好,却说不出缘由。

东南风起。

立春

陈劲松

东风吹起来了,拂在脸上,明显柔软了很多,不似以前又冷又硬了。

残雪将消。阳光可亲。

雨水还在路上,但脚下的土地已泛出浅黑的颜色,变得松软起来。走在田间,空气湿润,扑面而来的,是泥土特有的香味,沁人心脾,让人浑身舒泰。

田野中谁在轻声哼唱?为麦苗松土的人直起腰来,他解开了两粒衣扣,拥春风入怀。他额头的汗水滴落进泥土中,成为这个早春的一场最小的春雨。一阵微风吹过,如同幸福的战栗般,麦苗倏忽间泛起了细小的波浪。

春风醉人,在田野中被吹得久了,竟让人生出微醺的感觉来。

迎春花开,黄色的花瓣金箔一般,在风中摇曳着,替这个春天打开了黄金的歌喉。

按旧日习俗,在立春那天是要举行迎春仪式的,但很多地方都见不到了。

现在南方的一些地方,还有这样的旧习,在立春的前一天,会砍一根比屋顶高出许多的翠竹,把下端和中间的叶子除去,只留顶部的叶子。再把一炷香、一个在红纸上写的“春”字绑在竹竿顶上,然后把整根翠竹在门前立起来。这样,春天就真的“立”在门外了。

春风愈加欢畅起来,她的手指,已翻开了新的一年崭新的封面。

链接——立春

立春,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等,于每年公历2月3日至5日交节。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四时之首,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时至立春,在我国的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节律不一,立春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进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冬天。青海高原因受海拔、环境、气候等局地因素的影响,春的消息较之很多地区都要晚一些。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正月节。立,建始也……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俗话说,“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立春之后,冰雪消融,春暖大地的日子已势不可挡。

中国古人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此时,东风送来温暖,冰封已久的大地开始解冻。蛰居在洞中的小虫,逐渐从冬眠中苏醒。河里水温渐暖,鱼儿开始浮游到水面上,又因水面尚有碎冰片,从岸上看,如同鱼儿背负着冰块在游动。

在古代,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礼记·月令》记载:“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返回之后,天子还要赏赐群臣、施惠兆民。经过世世代代的传承,后来也演变为全民的迎春活动,人们会贴春帖、挂春幡、寓意丰衣足食、吉祥如意。立春之后,人们还会外出春游,俗称探春、踏春,迫不及待地欣赏美丽的春日景色。

在青海,很多地区至今流传着不少春耕祭祀活动,如流传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等地的种皇田,流传于贵德县拉西瓦镇罗汉堂村的开犁祭,流传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的糌粑节等。这些民俗活动,都为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9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