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狼

猎豹捕获猎物后为何不直接吃,宁愿冒着被抢

发布时间:2023/7/18 0:38:10   

猎豹是一种争议比较多的猛兽,从体型上看,小型的猎豹也有20多千克,大型的猎豹更是能超过70千克,所以它无疑是大猫中的一员,实力自然强悍。

但是从平日里的表现来看,猎豹总是给人一种较弱的感觉,比如它好不容易捕获的猎物,被狮子、花豹、斑鬣狗等比较强的对手抢了就罢了,偏偏棕鬣狗、非洲野犬、甚至是黑背豺也都能在“豹口夺食”,难道猎豹的实力被高估了吗?

其实我们看猎豹的食物被抢,多发生于它捕猎完成之后,还没有进食的那段时间里。非洲大草原上的种间竞争是比较激烈的,像鬣狗这种生物,平日里也会留意猎豹和一些食腐动物的动向,因为跟着它们,往往能不费力气得到食物。

一次两次被抢了没啥关系,可现实中猎豹的食物被抢了的情况并不少,因此不少人会有疑问:为何它们捕获猎物之后,不直接吃呢?而是宁愿冒着被抢的风险,也要等一段时间?其实并不是猎豹不想直接吃,而是它无法办到。

捕食成功率超高的“猎杀之王”

猫科动物中,谁的捕食本领比较高?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就会想到狮子和老虎。的确,狮、虎的实力不容置疑,但若单纯比拼捕食本领的话,还得是猎豹比较厉害。

评判捕食本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参考因素就是捕食成功率。根据科学家们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研究,我们知道东北虎捕食鹿类的成功率为38%,捕食野猪的成功率为54%,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数字。

由于狮子栖息的环境多为开阔地带,所以单只狮子的狩猎成功率并不高,在17%-19%之间。根据一项在塞伦盖蒂大草原上的研究得知,两三只狮子组合狩猎的话,成功率会大增,能够超过25%。

年,专家们针对塞伦盖蒂大草原上猎豹的捕食行为进行了研究统计,共记录下了猎豹的次捕食行为,其中成功捕获猎物的,有次,成功率高达58%。

58%的成功率究竟有多高呢?根据目前人们对现存所有猫科动物的研究,捕食成功率最高的是黑足猫,由于它们需要频繁进食,所以捕食成功率能够达到60%,冠军也就比猎豹多了两个百分点。

另外,作为参照系,卡拉哈里的花豹,捕食成功率为14%,明尼苏达州的灰狼,捕食成功率为20%,远低于猎豹。凭借58%的成绩,猎豹毫无疑问是大猫中的“猎杀之王”。

速度带来的极大优势

猎豹体型小,战斗力在大猫中并不算高,它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狩猎成功率,很大程度上是依赖速度。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理论上猎豹的冲刺速度能够达到km/h。

一些科学家曾在年对一只叫“萨拉”的11岁母猎豹进行过速度测试,它跑完米最短耗时为5.59秒,而人类最快博尔特,则需要9.58秒。虽然猎豹的瞬时速度极快,但研究发现,它们多在64km/h的速度左右捕捉猎物。

我们观察猎豹的体型,不难发现它身材高挑、肌肉纤细结实、脊椎又长又灵活,这些都是它为了速度而产生的适应性改变。不仅如此,猎豹的鼻腔也比常见的大多数捕食者的都要大,这是为了它在高速奔跑时,能够保证足量的氧气吸入。

光跑得快是不够的,因为速度越快,身体就越难保持平衡,同时视线也会变得模糊,而猎豹又是如何在高速奔跑的情况下,依然能准确视物,同时保持头脑平衡的呢?

科学家们分析了21只猫科动物的头骨,发现猎豹内耳中的前庭系统所占的比例,比其他猫科动物的比例都要大许多,多数猫科动物的这一比例为32.4%,而猎豹的却在38%-43.7%之间。

这一差异,使得猎豹的大脑在运动中依然能保持平衡,进而获得更好的视觉稳定性。速度为猎豹带来了极大的优势,凭此,它能躲过强敌的捕杀,能狩猎草原上跑得最快的有蹄类。

高速的“副作用”

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方面猎豹靠着速度优势,享受着极大的便利,成为了草原上的“猎杀之王”;但另一方面,高速也给猎豹带来了“副作用”。

长时间的剧烈运动,会给猎豹的身体来带极大的负担,一旦体内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都超负荷工作,体内积累的热量无法快速排出,那么猎豹就危险了,所以猎豹虽然跑得很快,但是耐力极差,高速奔跑几十秒后,便要降速。

猎豹在完成一次捕猎之后,体力往往消耗得差不多了,甚至连进食的力气都没有,只好席地而坐,等待体力恢复了一点点,才能开始进食。

就是猎豹休息的这个空档,往往是其他捕食者进犯的良机,鬣狗们会瞅准这个难得的机会,不费吹灰之力便能将猎豹的食物抢夺过来。

现实中有不少猎物在猎豹口中逃生的现象发生,主要是因为猎豹的犬齿较小,偶尔难以咬死猎物,只是将猎物窒息短暂晕厥而已。待猎豹松口猎物苏醒后,马上就逃了,猎豹基本上也不会再去追,就是因为它没有多余的力气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2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