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隋唐演义》中曾说:“安禄山同李林甫狼狈为奸,今林甫死后,罪状昭著,安禄山心不自安,目前必有异谋。”成语“狼狈为奸”大家早就听说,比喻互相勾结做一些坏事的人,近义词有同流合污、气味相投等等。我们看到这个成语,即便从表面的意思也能察觉,这是一个贬义词,坏人之间聚集在一起,用这个词语再合适不过了。成语中的狼,其实有多个品种,比如野狼、豺狼、灰狼等等,属于食肉的犬科动物。狼的起源要追溯于万年前,自从恐龙灭绝之后,很多哺乳动物逐渐开始进化,狼就属于其中一种。那时候的狼和我们现在看到的有所不同,比如年前的恐狼,身形巨大,而且咬合力惊人,但是却因为无法适应大自然的环境而灭绝。而灰狼之所以能够繁衍至今,其实还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方式是团队作战,而且在进化上更加地频繁,这也使得灰狼更加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得以延续下来。说完了狼,那么我们再来说说狈。很显然,狈其实和狼一样,都属于犬科动物。有关狈的历史记载有很多,比如在《酉阳杂俎》中说:“或言狼、狈是两物,狈前足絶短,每行常驾两狼,失狼则不能动,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通过上述记载可以看出,狈的前腿非常的短,甚至无法自己走路,所以要趴在狼的身上。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狈足前短,能知食所在。狼足后短,负之而行,故曰之狼狈。”其实“狈”的性格比狼还要胆小,而且体态也没有狼的大。所以狼狈如果在一起,其实就是好朋友,狼甚至会把捕到的食物分给狈吃。所以在别人眼里它们是“狼狈为奸”,但是在它们的友谊里,这却是满满的友谊。当然这里还有一种说法,根据《康熙字典》中的解释,狈,其实是狼生下的后代,但是由于变异,所以前腿短小,不能独立行动。而狼作为它们的父母,要经常照顾它们,所以狈要趴在狼的身上。正所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既然狈是狼的后代,那么狼就有责任和义务去照顾狈的一生了。事实上,狼狈的故事是民间传说,并经过艺术的加工,所以狈被赋予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也可以说,现代的人谁都没有见过狈,狈只是传说中的动物,而且狈不单独行动,通常和狼一起出行。那有的人会问,既然狈是传说中的动物,谁都没见过,为什么还要把狼狈联系在一起呢?其实狼狈在唐代以后,其实就是一个连绵词。比如“袈裟”一词,不能问“袈”是什么。“裟”是什么;再比如“葡萄”一词,“葡”是什么,“萄”是什么。所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狼狈”中的“狈”很有可能是人们虚构出来的一种生物,因此才产生出这样的成语。和狼狈为奸一样,狼狈不堪这个词语,也是把狼狈结合在一起了。今日话题:你认为“狈”真实存在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我们一起学习和交流。文
国学大观园参考文献
《康熙字典》、《酉阳杂俎》、《本草纲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