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灰狼 >> 灰狼的形状 >> 比大熊猫还稀少的野马,在雪原上是怎么过冬
北方的冬季,常常大雪纷飞。高山上、草原上、戈壁滩上,甚至冰河上也盖满了雪。雪原的动物,北极熊、海象、海狮、企鹅之类,常年在冰天雪地里自然不分冬夏,生活如常。
而雪豹、雪狐、灰狼、狼獾、豺等食肉动物,在冬天当然也可以照样外出觅食,虽然食物相对稀缺,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但可勉强果腹。蛇、熊之类具有冬眠本能的动物则选择了不吃不喝的冬眠生活。
而那些雪兔、羚羊、野马等等食草动物,在大雪把地上的草遮盖起来,那该怎么生存呢?其实我们太低估了动物们的本领了。他们有的是办法把雪翻开,吃雪下面的草,或者啃吃树枝树皮。
但是还有一些并非完全野生的野马,它们过冬才是有困难的,需要有人类的帮助才能过冬。
那怎么还有不“完全”的野马呢?这是相对于纯粹在野外生存,不用人工帮助的野马来说的。历史上野马的种类数量,我们不太清楚。只知道普氏野马是现今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马,被列为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目前,全世界普氏野马仅存约匹,数量比大熊猫还少。
普氏野马性机警,善奔跑,原分布于中国新疆准葛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的山地草原和荒漠。名称是以一个沙俄军官名字命名的。
年,沙俄军官普热瓦尔斯基率领探险队,先后3次进入我国新疆准葛尔盆地奇台至巴里坤的丘沙河、滴水泉一带捕获、采集野马标本,并于年由沙俄学者波利亚科夫正式定名为“普氏野马”。
在普热瓦尔斯基发现普氏野马后不久,俄、法、英等国的研究机构和博物馆就对蒙古野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年至年间,总计有50匹左右野马被运抵欧洲,进行人工饲养。
新疆是普氏野马的故乡。由于普氏野马生活于极其艰苦的荒漠戈壁,缺乏食物,水源不足,还有低温和暴风雪的侵袭。再加上俄德英法等国及我国国内的捕杀和对其栖息地的破坏,野马的分布区急剧缩小,数量锐减。
年,蒙古国在它的西部地区曾经捕捉到过1只,当时送到乌克兰的动物园饲养,此后就再也没有发现过普氏野马。到60年代,蒙古国首先宣布其境内野生野马灭绝。
年,我国在甘肃肃北县的野马泉和明水之间捕到过1只。年,有人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看到过有8匹野马组成的小群。年,当地的猎人看到过单匹的野马。
此后,虽然在年、年和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大学等单位先后组织考察队,到准噶尔荒漠、乌伦古河、卡拉麦里山、北塔山等野马产地考察寻找,但未找到踪迹。新疆普氏野马也基本宣布消失。
然后就剩下人工饲养的野马了。受战争影响,在欧洲饲养的普氏野马,到年二战结束时,这些普氏野马仅在捷克布拉格和联邦德国慕尼黑还剩下不到20匹。二战以后,各国人工饲养的普氏野马的数量持续增加。年,分布于美、英、荷兰等个国家和地区圈养和栏养的野马仅有多匹。
年,三位荷兰鹿特丹人创立了普氏野马保护基金会,将早前的普氏野马血统记录数据经电脑处理,建立起蒙古野马血统记录数据库;首倡将普氏野马放回归大自然放养。
年,中国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建立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重新引入野马,进行繁殖和野放研究,成为世界野马数量最多的野马繁殖基地。
截至年11月,中国新疆和甘肃两地普氏野马总量达匹,加之国内一些动物园饲养的几十匹普氏野马,中国普氏野马种群总数已突破匹大关,占世界普氏野马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如今,那些放归野外时间较长的野马,已经完全适应了野外生存环境,在夏季,以荒漠上的芨芨草、梭梭、芦苇、红柳等为食;在冬天,能刨开积雪觅食枯草。
而那些圈养和半散放的野马,以及部分野放野马,仍需要人工投放饲料来度过寒冬。
最近有篇报道说,进入冬季后,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银装素裹,降雪厚度往往超过10厘米,并伴有6到8级大风。为了让野马安全过冬,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准备了为野马准备了苜蓿、玉米、大麦等近吨饲草料,和把切片胡萝卜和饲料搅拌成的营养套餐。
好了,我们祝愿这些比珍贵的宝马安然过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