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灰狼 >> 灰狼生活环境 >> 共同带娃投票表决,非洲野犬也算是野生动
犬科动物的名气并不比猫科动物小,也一直是跟人类关系相当密切的动物。可能大家都知道,我们平时随处可见的各种宠物狗、流浪狗,实际上最早都是由灰狼这一物种驯养选育而来的,所有宠物狗、混种狗、流浪狗、工作犬,在生物学上都属于灰狼的一个亚种——灰狼驯养型亚种Canislupusfamiliaris,其中Canislupus是灰狼的学名,后面的familiaris是亚种名。犬科成员大多数是群居动物,我们今天的文章主角也是,它的名字叫非洲野犬Lycaonpictus。
顾名思义,非洲野犬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比较野的犬。开个玩笑,非洲野犬这个名字其实就是它英文名字Africanwilddog的直接翻译,也叫杂色狼。在非洲大陆排得上号的掠食动物,除了猫科的狮子、花豹,鬣狗科的斑鬣狗之外,也就非洲野犬独挑犬科的大梁了。其他生活在非洲的犬科动物诸如胡狼、大耳狐等,体型和力量都较弱,无法与真正的中大型掠食动物抗衡。比较搞笑的是黑背胡狼,凭借敏捷的动作(跑得快)和瘦弱的身躯(没啥肉)成为了非洲著名的路人王,各种逛街,大型食肉动物也不爱搭理它们。
说远了。非洲野犬的体型不算很大,成年后肩高约60~76厘米,体重约18~36公斤,放到宠物狗中勉强算是大型犬了,但是放在非洲大陆的食肉动物中只能算中等偏小的体型。但是非洲野犬没有像大耳狐那样演化成食虫动物,也没有像黑背胡狼那样磨练出蹭吃蹭喝的本领,而是正儿八经靠捕猎来获取食物,而且大都是选择体重在自己两倍左右的中型食草动物,例如羚羊、疣猪、角马、鸵鸟等,但也会捕猎野兔、犬羚等体型较小的动物。
作为群居动物,每个非洲野犬的生存团体平均有7~15名成员,但偶尔也有超过20、30余只非洲野犬组成的大型群落。而到了某些羚羊大规模迁徙的季节,非洲南部甚至会有数百只非洲野犬聚集在一起捕猎和生存的景观,不过羚羊迁徙过后它们就会各自按照以前的成员配置散开,继续小家小户一起生活。所以虽然是群居动物,非洲野犬却并没有明显的领地划分,也没有标记领地、为争夺领地而战斗的情况,种群内部争斗很少(不是完全没有)。
有意思的是,在非洲野犬的团体中,成员们并不像灰狼那样拥有复杂的等级结构和阶级划分,而是雄雌两个性别各有各的等级制度。简单来说,每个非洲野犬团队中有一雄一雌两个首领,这对首领在团队中垄断繁殖后代的权力,团队中的雌性非洲野犬归雌性首领管,雄性非洲野犬则服从于雄性首领。除了首领是明确的之外,剩下的团队成员就没什么明显等级划分了,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
而且非洲野犬的社会结构非常和谐,如果团体中有幼犬出生,所有成员会共同承担带娃的重任,捕猎回来的非洲野犬会将食物反刍出来让幼崽先吃饱,因伤病或年龄而无法捕猎的成员,也一样会得到狩猎归来的同伴喂食,这一点特别友好和睦。长大之后的年轻雄性一般会留在群体中继续生活,雌性则离开群体寻找没有亲缘关系的群体加入,或者跟流浪的年轻雄犬组建一个新的团队。
另外,非洲野犬还有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高端行为,它们居然会“投票表决”。年9月,英、美、澳、博兹瓦纳四国的多名科学家共同发表了一篇关于非洲野犬的学术论文,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研究,他们发现生活在博兹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OkavangoDelta)的非洲野犬种群,会在外出捕猎前进行一番“神秘仪式”——从鼻腔中发出短促、尖锐的喷气声,类似打喷嚏。如果群体中的首领(雌雄各一只)首先开始打喷嚏,那么剩下的普通成员只要有三只跟着打喷嚏,就会全体出去捕猎(病残和幼崽除外);如果群体中的普通成员首先开始打喷嚏,则需要大约十只非洲野犬跟着打喷嚏,才会全体外出捕猎。
也就是说,即便是非洲野犬种群首领发出了捕猎申请,也还要看普通成员们的意思,如果连三个同意的都没有,那也只能大家继续歇着,打猎什么的下次再说。这一类似人类投票表决的制度一被发现就在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非洲野犬也成为了特别拥有研究价值的动物,期待以后在它们身上能够发现更多有意思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