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灰狼 >> 灰狼的习性 >> 如何与孩子好好说话丑话其实可以这样说
身为父母,总有无数个被熊孩子逼疯过的瞬间:
每天收拾屋子无数遍,目光所及之处,仍是一片狼藉;
每晚使出浑身解数哄睡,自己累瘫,娃还精神气儿十足……
有妈妈吐槽,一年总有几天,想把孩子重新塞回肚子里;也有爸爸说,30多年来,总认为自己有个好脾气,但有了孩子后,觉得自己坏透了,经常破口大骂,像个神经病。
亲子间究竟怎么沟通,才不会陷入“短兵相接,两败俱伤”的恶性循环?我们一直提倡的“启发式”对话,又如何贯彻在日常生活中呢?
如果你正为此事发愁,不知道如何与孩子好好说话,就请耐心看下去哦。
《当幸福来敲门》剧照生活习惯:别轻易说“不”,换个角度沟通更顺畅
之前译文老师在线上讲课时,有位妈妈说自家孩子正处在“terribletwo”(可怕的两岁),每天歇斯底里,执拗得可怕,把她的好脾气都磨光了,有时候会控制不住情绪,对孩子吼,但吼完后又后悔。
每次对话,孩子张嘴就是“不”:
——小宝,来吃饭吧?
——不,不吃饭!
——小宝,换件衣服吧,你那件衣服脏了。
——不要!
——小宝,我们出去走走吧。
——不,不走!
而爸爸妈妈们呢,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分分钟说“不”:
——妈妈,我要吃冰淇淋!
——不行!
——妈妈,我要抱!
——不行!
——爸爸,我要买飞机!
——不买!
这样对话的结果就是,孩子没完没了的哭闹,家长忍无可忍的情绪大爆发。
孩子两三岁到小学前,是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家长要给孩子立规矩,温和并坚定执行,不急躁也不过激。
与孩子“硬碰硬”,事情只会越来越糟,如果尝试换个角度、换种方式的话,局面将大为改善。
01
尝试开放式对话,避免封闭式对话,尽量让孩子没有回答“不”的机会
日常生活习惯培养,如吃饭、穿衣、刷牙、洗澡等等,如果我们喊“宝宝,来干嘛干嘛!”孩子十有八九是拒绝的:不!不要!
换个对话方式,我们可以说:
“小宝,来看看谁先坐到饭桌上/看看谁能吃到那个颜色非常漂亮的菜!”
“我们有一件小熊的衣服,还有一件乐迪的衣服,你想穿哪一件?”
“鸭子也在洗澡哦,它用的沐浴露味道很香,我们也去试试吧!”
02
以柔克刚巧立规矩,让孩子懂得原则和父母底线
孩子看到橱窗玩具,迈不开腿,眼巴巴望着你,嘴上说“我想要!”家长说“不”后,就开始无休止哭闹来达到目的。
换个对话方式,既不一口否决,也不立马答应:
“妈妈知道你喜欢这个玩具,但妈妈身上没带够钱。要不这样,接下来一个星期,你如果每天好好吃饭/阅读20分钟,妈妈也攒够了钱,就带你来买。”
一方面,家长给孩子设置规则,孩子需要完成一些任务才能获得某样东西;另一方面,让孩子体会家长赚钱的不容易,不是想买什么就能买到。
父母坚持原则立场,一次,两次……孩子知道了规则,就不会再通过撒泼打滚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了。
03
情绪问题别用情绪式对话解决,接纳自己和孩子的不完美
在孩子做错事,撒泼哭闹时,千万别放狠话,诸如:“你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我就不喜欢你了!”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不安全感。
我们可以试着说:
“你这么做,妈妈不喜欢,但是妈妈还是爱你的!”——表明态度,做错事了,但妈妈还是爱他。
“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妈妈理解你,想哭就哭一会儿吧!”——学会认识情绪、排解负面情绪。
“这个做错了,没有关系,以前妈妈也犯过类似的错误,但改正了就是好孩子。”——同理心和换位思考,让孩子与父母更贴近。
“妈妈觉得你下次这样做,可能会更好哦!”——让孩子有选择余地,更容易接受意见。如果犯错误了,从中学习到了什么?
思维拓展:别轻易说“是”,启发式对话更锻炼孩子
麻省理工最新研究发现,父母与孩子交谈的频率越高,他们大脑中语言相关区域的活动就越强。
换句话说,塑造大脑的最好方式是——聊天,但如何与孩子聊天是门大学问。
我们一直提倡用“启发式”对话,帮助孩子扩大认知、提高思维能力,译文老师也在多次讲课中提到这一点。
1.引导孩子问出一个好问题
第一种对话:只停留在赞扬阶段,无法持续下去
孩子:小狗!
妈妈:是的,那是只小狗。说得好!小狗是什么颜色?
孩子:白色的。
妈妈:对的!你真聪明!
第二种对话:不断探索认知边界,拓展思维
孩子:小狗!
妈妈:小狗在干什么呀?
孩子:小狗在追球跑呢!
妈妈:你觉得它为什么会追球跑?
孩子:因为它在玩球呢?
妈妈:也许。你能想到另个原因吗?
2.引导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
孩子:苹果是怎么长出来的?
爸爸:还记得我们家种的豌豆吗?(不直接回答,启发孩子开动脑筋)
孩子:记得。
爸爸:豌豆是不是可以发芽,发出芽来还会长出叶子。苹果树是不是也有叶子?
孩子:是的。苹果树也是豌豆发芽长出来的吗?
爸爸:不是。豌豆是种子,种子能发芽。昨天你吃苹果是不是看到了苹果籽呀?
孩子:是的。苹果籽也能发芽吗?
爸爸:对啦,苹果籽也是种子,发芽长出来的就是苹果树。不同植物,种子也不同哦。
孩子:那我明天要把苹果籽留着,种到泥土里去!
爸爸:可以啊,你可以试试。你还知道苹果能做什么吗?
孩子:榨苹果汁!
爸爸:还有呢?
还有,诸如天空为什么会下雨?飞机为什么会飞?为什么会出现日环食……爸爸妈妈在回答孩子这类十万个为什么的题时,千万别说:“这是什么问题?我答不了!”
放轻松些,我们尽可能将客观事实讲出来,再与孩子共同去寻找答案就OK了。
3.多用“你来我往”的方式亲子阅读
——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
妈妈:小女孩为什么叫小红帽啊?(边读边讨论)
孩子:因为她喜欢戴一顶红色帽子。
妈妈:她在路上遇到谁了?
孩子:大灰狼!它把小红帽吃了!
妈妈:它为什么吃了小红帽啊?(引导孩子思考)
孩子:因为它饿了!
妈妈:大灰狼后来怎么样了?
孩子:被猎人打死了!
妈妈:如果小红帽不告诉大灰狼外婆家住哪儿,又会怎么样呢?(引导孩子分析故事)
孩子:大灰狼就找不到外婆,不会吃掉外婆了。
再深入一点,还可以引导孩子如何鉴别好人、坏人、如何应对危机等等。
当然对话方式还有很多,很多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关键是让孩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为人父母这件事,没有谁天生就很厉害,都是在鸡飞狗跳和不断犯错中成长。
上述的一些沟通方法,也都是译文老师与团队小伙伴在日常育娃时的小经验,对一些低龄孩子挺适用的。
最后我们想说,在孩子不受控制,把一切搞得一团糟时,提醒自己:多给孩子一点耐心,因为日子还长着呢。
如果这期内容对你有些许帮助,也请多多分享到朋友圈,感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