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灰狼 >> 灰狼的习性 >> 活成林徽因带你了解林氏生活美学
黄水塘里游着白鸭/高粱梗油青的刚高过头/
这跳动的心怎样安插/田里一窄条路/八月里这忧愁?
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
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一大棵树荫下罩着井/又像是心!
……
多年后,金岳霖依旧记得,林徽因写这首诗卡壳的神情。他一辈子都和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毗邻而居,在北京时如此,在李庄时亦如此。根据他多年的暗·中·观·察,得出这么个结论:梁思成、林徽因的生活就从来不是打发日子的生活,对于他们,日子总是不够用的。
而且,林徽因还要操心一家大小的饮食起居,时间就更是不够用了。
如果那个年代就有“工作与家庭平衡术”之类的畅销书,林总管肯定会一本不拉买来看。
每一天,无论她是在写诗、画画还是研究建筑,老妈子、仆人、子女就像约好似的带着问题找她。而她不仅不恼,还马上把注意力转移到这些人的麻烦上。
但日复一日的琐事并没有消磨林徽因的热情和灵气,相反,她从这中间汲取养分,即使Iknewyouweretrouble也乐于从中挖掘闪光点,比如她曾经绘声绘色地和朋友聊起帮隔壁房东修屋顶的事——在许多人看来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她总能愉快地接受。
----------时光倒流80年---------
在北京总布胡同3号,林徽因度过了她一生最优渥的岁月。
他们的家坐北向南,有两个院子,院里有两棵高大的马樱花树和开白色或紫色小花的几棵丁香树,客厅的窗户朝南,窗台不高,有中式窗棂的玻璃窗使冬天的太阳可以照射到屋里很深的地方,窗前梅花、泥塑小动物、沙发和墙上的字画,都沐浴在阳光中。
虽然已经育有一对儿女,林徽因并没有成为一个围着小孩团团转的家庭主妇。就算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处理家庭内务,但白天,只要一闲下来,她就开始整理考察的古建筑资料,如果有灵感,便写诗、写小说、画画,或者写写杂记。
林式生活美学1:随时记录自己的思考,把日子活出质量
林徽因很爱写诗,她和梁思成刚结婚的时候,也是走情趣路线的。那时她晚上写诗前,总要点一根蜡烛,换一身素雅的旗袍,把自己拾掇得漂漂亮亮,在烛光下翩翩起笔,还说:“我要是个男的,看一眼就会晕倒。”没想到惨遭梁思成瞬间打脸:
不过,林徽因写作并非为了拍照发朋友圈。她写东西的习惯贯穿了一生,哪怕在战乱期间卧病李庄,每天仍然坚持写点东西,想到什么写什么,且内容绝不是些家里长短,而是关于中国文化、建筑、正在阅读的书籍等等随想。
正是这种日积月累的思考和沉淀,使林的观察力和敏锐度都异于常人,活出精气神。随着年龄的增长,庸俗对人的影响就像地心引力越发无可避免。但是,日子来来去去都相似,时间那么漫长,如果任由麻木的心打发岁月,那和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
生活有没有质量,不在于物质的堆砌,而在于精神是否贫瘠。
迷弟萧乾曾说林徽因“可不是那种只会抿嘴一笑的娇小姐,而是学识渊博、思想敏捷、语言锋利的评论家”,这种我思故我在的热忱,让她面对生命中的大起大落始终保持斗志,并且帮助她抵挡了肺病的侵蚀(当时肺病就和今天癌症差不多)。
林式生活美学2:多和不同的人交流思想,维持心情UPUPUP
不仅满足于写写写,讲讲讲也是林徽因热衷的事情。
冰心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太太的客厅》,很多人都说是影射林徽因。的确当时梁林家每逢周六就会聚集一大堆好朋友,都是各界翘楚,随便列举几个名字:沈从文、萧乾、金岳霖、张奚若、钱端升……
每个人在太太的客厅吃着雪糕,喝着咖啡,就把国家大事和学术进展谈了。在这些聚会中,林徽因话讲得又多又快又兴奋,常常不知不觉拿下全场MVP(估计这就是冰心的醋点)。
林徽因是典型的“人来疯”,人越多越能刺激她天马行空的灵感,在场的人对她精辟警语的赞赏令她获得极好的存在感。当一个人获得尊重和敬佩,心情怎么可能不好呢?
P.S.但讲话快也有一点不好——容易误伤人。林徽因的嘴快就被梁思成教训过,那时他们在清华大学教书,林徽因负责的素描课有位童鞋画工不过关,林老师一看:“哎哟,怎么不像人画的。”气得人家当场申请转系,梁思成知道后把林老师喷惨了。
自己的想法用中文讲完不过瘾,还要用英语再讲一遍。
在很早之前,梁林夫妇就认识了哈佛大学人类学教授费正清和他的妻子费慰梅,还一起去山西考察过古建筑。费慰梅是林徽因最好的闺蜜,常常在黄昏时分乘轿子来找林徽因聊天。她们聊的内容有时是中美价值观,有时是文学,有时是艺术,有时是冒险。
林徽因觉得用英文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很有意思,更重要的是,她能从费慰梅身上获取活力。因为周边的朋友都比她老成,总喜欢从她身上寻求灵感,常常令她身体被掏空。幸好有歪国友人给她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她可以从中得到新鲜感和乐趣,让心态维持在比较young的水平。
费慰梅是林徽因在抗日期间最大的快乐源泉,她们的通信一直持续到中美冷战为止。
北总布胡同的时光是惬意的,林徽因常与女儿在院子里散步,还养了一只小猫咪。梁再冰很喜欢它,经常抱着它睡觉。林·傻白甜·徽因嫌猫有虱子脏兮兮,竟然拿些樟脑丸粉末涂在猫身上,结果猫舔毛中毒回喵星球了。林徽因每每想起总是自责不已。
在梁再冰的印象中,林徽因总是非常慈爱和贴心;但在梁从诫的印象中,林徽因是长期卧病于床而且脾气很暴躁的。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印象正是林徽因前后半生的侧面反映。
梁从诫出生晚些,对北总布胡同没有太多印象,他的记事多从抗日时期开始。那个时候,梁思成林徽因一家已经过上原始农民的日子,每天在温饱线上挣扎。
即使在这个时候,林徽因仍竭力给孩子带来欢乐。这种欢乐不是小白兔与大灰狼的童真,而是先贤世界精神瑰宝的领悟。
林式生活美学3:做孩子们的朋友,相互尊重和信任
在云南李庄,林徽因被肺病折磨得差不多是个废人,大半天只能躺在床上。但她热情地给孩子们朗读莎士比亚,还高喊“tobeornottobe,that’sthequestion!”每到这时,梁思成+梁再冰+梁从诫就会啪啪啪地鼓掌。
她从来不命令两个子女做事,也从不检查功课,只是偶尔问问功课做完了没有。梁再冰在日记里曾忏悔说有一次急着去看小说,骗林徽因说做完了,感觉辜负了妈妈的信任。
林徽因知道梁再冰痴迷漫画后,画了一幅画劝诫她▼
有一次她和梁再冰外出买药,看到一个文庙,林徽因一时兴起想拉再冰进去考察,但梁再冰对建筑一点兴趣都没有,林徽因拗不过只得回家了。但这件事让林徽因很生气,回去后把梁再冰训了一顿:“你为什么这么不高兴?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如果要参观,一定要看看这地方的县政府、重要机关、学校、孔庙以及街道布置法,城墙的建筑法才对,并不是单看铺子卖什么东西就算完事的。”
梁再冰觉得当时她妈妈是对牛弹琴,其实林徽因是希望女儿能主动做一个生活的小帮手,但是女儿一心向小说,林徽因也没有过多地干涉,这一家子的氛围一直都是友善平等的。
后来两个孩子都在各自的领域成为优秀的前辈,人格的栽培和天性的自由发挥,是林徽因对子女爱的方式。
林式生活美学4:创造一个清爽整洁的家,让它成为心的栖息地
梁再冰还说过在云南龙头村,林徽因如何布置一家人的陋室。
客厅一角放上一个小木桌,墙边立一个简单的木质书架,再去田边采些野花插在桌上的土质瓶里,窗外的阳光暖暖地照进来,整个空间突然变得温馨极了。
其实,当时的龙头村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没有冷热自来水,所有的水都要储存在水缸里,烧饭、洗澡、日常喝水都得不同地舀水出来烧。
买菜要走很远的泥泞路,天天去,因为根本没办法冷藏。
天黑了没有灯,除了睡觉啥也干不成。
为了维持基本的温饱,林徽因每天一起床就洒扫、擦地、煮饭、洗衣、铺床,光是一日三餐就耗费了大半精力。但是她毫不懈怠地劳作着,这整洁的家回报给她的是极大的精神享受:“这房子也颇有些美观和舒适的地方,我们甚至有时候还蛮喜欢它呢。”
“天气开始转冷,天空布满愈来愈多的秋天的泛光,景色迷人。空气中飘满野花香——久已忘却的无数最美好的感觉之一。每天早晨和黄昏,太阳从那奇诡的方位带来静穆而优美的快感……”
林式生活美学5:无论身处何地,都保有好奇和喜悦
事实上,林徽因从来没有停止过留意身边的一事一物,她仔细地观察它们,而且总能从中发现一些奇异的美感。
老太认为,林徽因一直活在自己创造的喜悦世界中,这种喜悦不是“人生如初见”,而是需要更壮阔心胸去接受的一种痛苦中的宁静。
在抗日在即前,她看到“农村小巷和在寒冬中的广袤的原野,空寂的小庙,娇枝嫩叶在凋零,靠着浪漫的自尊依稀去跨越那朦胧的桥身。”
在逃难的路上,她看到“间或面对壮丽的风景,使人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心疼。玉带般的山涧、秋山的红叶和发白的茅草,飘动着的白云、古老的铁索桥、渡船……”
在昆明,她看到“在雨中,房间里有一种难以名状的浪漫氛围——天空和大地突然一起暗下来。一个人在一个外面有个寂静的大花园的冷清的屋子里。这是一个人一生也忘不了的。”
在李庄,她看到“老的,慈祥的面纹,年轻的,灵活的眼睛,都暂要时间在茶杯上,停住,不再去扰乱心情!”
医院,她看到“两扇朝南的狭长前窗正对着前庭,可以想象年时那些汽车、马车和中国的权贵们,怎样装点着那水泥铺成的巴洛克式的台阶和通道。”
当一个人顺风顺水,TA对生活的颂歌不算什么,但当一个人面对苦难依旧笑看人生,TA对人间必定有着了解过后的深爱。
半个世纪后,记者递给金岳霖林徽因的完整诗集。金岳霖一下翻到《八月的忧愁》这篇上,喃喃自语:“她终于作出来了。”
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
但我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仍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的连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