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灰狼 >> 灰狼的习性 >> 打破固有观念独居动物没那么孤独,群居动物
有时候看待野生动物,我们很容易被固有的观念所束缚或者影响到,比如到现在为止,依然有不少人认为鬣狗属于犬科,只因它名字里面有一个狗字,但实际上鬣狗指的是鬣狗科、鬣狗亚科里面的成员,一共有三种动物,分别是斑鬣狗、棕鬣狗及条纹鬣狗,有时候鬣狗科、土狼亚科里面的唯一物种土狼,也会被认为是鬣狗。所以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最好带着辩证的思维去看待。
人们常说的鬣狗:斑鬣狗在固有观念里面,我们认为群居的动物就是过着集体生活的,而独居的动物则非常孤独,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独居动物根本就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孤独,群居动物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团结,就拿最具典型的代表物种狼来说,在固有观念里面,狼群非常团结,几乎所有的狼都过着群居生活,但实际上它们的生活模式多变,既能独居,也能成对活动,更能群居。
狼群猞猁的社交行为
在传统观念里面,猞猁被认为是孤独的一类,它们不善社交,属于独居动物,但是经过白俄罗斯科学院的专家们在纳利波基森林长时间进行的生态研究来看,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通常来说,独居动物的社交行为多发生于交配季节,即发情期时配对的异性会短暂在一起行动,等到发情期结束之后便分开,比如老虎,雌虎发情的时候会散发出一种化学信号,雄虎接受到这种信号之后就会在领地内寻找雌虎,二者经过短暂的一起生活之后,雌虎成功受孕,此时雌虎的态度就会来个度大转弯,变得暴躁易怒,从而将雄虎赶走,再次过上独居的生活。
虎在传统观念里面,人们认为猞猁的生活模式也是这样的,但新的研究颠覆了这一看法,即在非交配的季节里面,猞猁也会出现大量的社交行为,尤其是配对的雌雄猞猁之间,它们早在交配期之前就已经开始一同生活了。
欧亚猞猁倾向于在每年的冬季发情,时间节点大约是11月至来年的3月份左右,但是研究者们却在4月下旬,甚至是其他非发情期的时间里面,同样观察到雌雄猞猁在一起的画面。
雌雄猞猁在一起的画面经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发现,如果在雄性猞猁的领地里面,有一只没有幼崽的成年雌猞猁的话,雄猞猁会更加频繁地与其生活在一起,包括一起狩猎、休息、巡视领地等等,嫣然过起了成对生活。
多数独居动物一旦雌兽怀孕之后,雄兽便会离开,猞猁也不例外,但是雄猞猁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就“不管不顾”了,事实上它也会参与育幼,比如捕获了猎物之后叼来给猞猁母子们吃、频繁巡视领地清除狼等潜在威胁。
猞猁的另一个社交行为表现在后代与母猞猁之间,通常来说,小猞猁会在母猞猁发情的前一个月前后的时间内离开母亲,过上独居的生活,这些一岁左右的小猞猁,有些会直接远离母猞猁,去更远的地方,有一些则徘徊在出生地附近。
这些徘徊在出生地附近的亚成年小猞猁,就会有较大的几率与母猞猁见面,-年冬季时,研究者们就在纳利波基森林里面拍摄到了母猞猁带着两个幼崽,与一只亚成年猞猁在一起的画面,这两只猞猁幼崽是当年出生的后代,而那只亚成年猞猁,则是前一年的后代,母猞猁接受了已经离开的小猞猁。
母猞猁带着两只幼崽遇见前一年生的猞猁美洲狮的食物共享
美洲狮是猫亚科里面的最大者,也是传统意义上的独居动物,不过最新的研究发现,美洲狮也具备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简单来说就是被人们认为十分孤独的美洲狮,其实是很擅长社交的,全球野生猫科动物保护组织的科学家发现了它们社会性的一面。
科学家们在美国黄石公园里面安装了大量的红外相机,其中不少镜头都捕捉到了美洲狮“分享食物”的画面,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美洲狮其中一个画面显示了一只母美洲狮正在进食,而此时另外一只母美洲狮正在慢慢靠近,在我们固有的观念里面,美洲狮是独居且具有领地意识的捕食者,在面对外来入侵的时候,必然会强烈反击,但事实出乎我们的意料,主家美洲狮不仅没有驱赶入侵者,反而默许了后来的那只母美洲狮与自己一起进食,这是一个新奇的现象。
开始人们以为它们是母女,或者具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两只个体,但在之后进行的遗传数据研究显示,这两只美洲狮完全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它们之间的“食物共享”并非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
美洲狮“分享食物”为何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呢?专家们给出了解释:假设一只美洲狮捕获到了足量的猎物时,能够完全满足自己生存所需,甚至还吃不完,此时有同类过来,驱赶并与之发生战斗所要付出的代价会远远大于“共享”的代价,那么这只美洲狮就可以忍受同类瓜分自己的猎物。
在-年间,科学家们就记录下了次美洲狮的互动现象,其中有60%左右都发生在进食场合下。
美洲狮之间的互动在黄石公园的研究区域里面,科学家们记录了数起多只美洲狮“短暂集群”的现象,最高一次记录是包含幼崽在内的9只美洲狮出现在了同一画面中,经专家们估计,美洲狮每年都会与其他美洲狮互动至少26次。
相对于雄性来说,雌性美洲狮更具社交性,雄性美洲狮的领地互不重叠,在发情期的时候,一旦两只雄性遇上了,极大的概率会发生战斗,但雌性之间的领地是可以重叠的,即便是在发情期遇上了,雌美洲狮之间也能相安无事,科学家们在研究观察中,甚至发现了一只雌性美洲狮,看着一只雄性美洲狮与另外一只雌性美洲狮交配的画面。
夜色下的美洲狮灰狼的多种生活模式
说完了独居动物的社会性之后,我们再来说说群居动物的“孤独”。狼被认为是自然界里面最团结的动物之一,常常被人们拿来比喻团队的凝聚力,但事实上相对于非洲野犬等群居的动物来说,狼群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一些。
狼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的动物之一,北半球绝大多数地区都有狼生活着,它们之所以能够分布这么广泛,这与狼的生活习性有很大的关联。
狼狼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动物,它们能够在不同地形环境下过上不同的生活模式,比如生活在森林里面的狼,多以单独、成对或呈小型狼群活动,而生活在平原、高原、开阔地带的狼,则多以中大型的狼群活动。
在草原上生活的狼,在每年温暖季来临的时候,单独行动的数量会明显增多,原因是在温暖季里面,有着较高数量水平的小型啮齿类动物供狼捕食,此时独狼更具优势,而在寒冷期来临时,狼多以大型食草类动物为食,此时它们就需要大群活动,才能捕食成功。
狼群同样是在纳利波基森林里面,科学家们就发现,每当温暖季来临的时候,成年猞猁捕杀狼的现象会更加频繁,调查研究之后发现,原来在温暖季的时候,森林里面的狼多以单独行动,此时独狼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群居狼的数量,这给了猞猁斗杀它们的机会,事实上即便是成年雄性大猞猁,也不会去主动招惹狼群,它多以独狼为猎杀目标。
森林里的狼雌狮的“不信任”
在猫科动物里面,也存在一种群居的动物,那就是狮子,狮群也是非常团结的,尤其是雌狮,由于一个狮群里面的所有雌狮,基本上都有血缘关系,要么是母女,要么是姐妹,要么是姨侄等,所以雌狮是最合群的。
通常情况下,雌狮都是跟自己的小伙伴形影不离的,不管是吃饭、睡觉还是捕猎,都一起行动,但是即便是如此联系紧密的雌狮,也有一个时间段是完全独居的,在这个时间段内,雌狮谁都不相信。
狮群雌狮离群的时间段就是它产仔的前后,在雌狮即将临产的最后几天里,它会离开狮群,寻找一处安全隐蔽的场所,将幼崽产出,然后独自抚养,待小狮子能够外出活动的时候,雌狮就会带着幼崽回归狮群,重新过上群居的生活。
可能是为了保护幼崽吧,雌狮在产仔的这段时间内,不仅要防着雄狮及其他野兽,就连自己的亲姐妹也不能信任,这段时光的雌狮,敏感而孤独。
(喜欢请给个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