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做题,你的数学就学好了吗?显然,并非如此。因为你做的题,大多都是课本上的、习题册上的,是平时练习了很多遍的,自然在遇到了相同或相似的题目,会条件反射的直接进行解答。你不会仔细地去分析题目中都给出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究竟是什么,更不会去思考该运用怎样的解题策略。因为你对这些题目都太熟悉了。因此,会做这些题并不能体现你数学的真实水平,更无法说明你学好数学了。
那要怎样才能真正地体现出你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水平呢?怎样来判断你真的学好数学了呢?这就要看看你是如何“做”“陌生”的数学题了。
比如,下面这个题,你还会做吗?
三只小猪的草房子被大灰狼轻而易举地吹倒了。他们拼命地跑啊,跑啊,终于跑到了一个小镇上。他们决定在这里建一座牢固的小木屋,这样就再也不用害怕大灰狼了。
他们请来了木匠狐狸,让他帮忙把7根木头一根一根地锯,并且每根都锯成4段。狐狸说:“这个没问题!但是,你们得按照每锯一次45元的价格给我工钱。三只小猪同意并付给了狐狸工钱。小木屋建好了,三只小猪成了小镇上的新居民,过上了平安快乐的生活。
听完题目,你是不是有些懵了?这是一道数学问题吗?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要求什么?没有问题你该怎么来解答?如此看来,只有像平日做的那些有明确问题的题目,你才能快速的解答。那么,像这样看似没有问题的“题”,该怎样去解答呢?
其实,你需要先发现再提出问题。只有通过对“题”中的情境、信息进行综合思考,你才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了这样的思考,现在,你再来看看这道题,看你都能提出哪些问题来。此时,你是不是可以提出“锯一根木头需要多少钱?”“锯7根木头一共需要花多少钱?”“一共需要锯几次?”等等这些问题。发现并提出了这些问题,接下来,就需要你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了。在分析问题时,你一定要找出问题的关键点。对于本题,不论是计算7根还是1根木头的价钱,都必须要先确定,一根木头锯成4段要锯几次?是锯3次还是锯4次呢?显然是锯3次,因为锯的次数要比锯的段数少1。理清了锯的段数与次数的关系,再来计算需要花多少钱就不是问题了。相信现在,这道题你一定做出来了。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刚才的解题过程,来看看你是如何做出这道“似故事又似题”的数学问题的。首先,是找信息,你认真读了故事,从故事中找出了关键信息,比如,7根木头、每根锯成4段等等。其次,是理清关系,确定段数与次数的关系等等。最后,是列式计算,得出结论。总结起来就是通过“找信息——理关系——得结论”的方法,顺利的解决了问题。相信有了这样的方法,你不但会解题了,也是真的学好数学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希望听了以后对你有所启发。我们明天再见!
参考文献:孙俊勇,庞世珍,这样的题你会做吗——记一堂数学阅读方法指导课[J].小学数学教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