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狼

融合教育有感

发布时间:2023/2/8 17:27:16   

融合教育有感

在一所主打融合教育的学校工作了三年半,内心越来越焦虑。于我来说,融合教育不再像是大学时期那样高入云端,满怀希望,而是充斥着忧虑。在融合教育成为主流社会的当前,融合教育是否就像书中所写那样,不仅有利于特殊学生,也有利于普通学生,在观察、访谈、记录下这些随班就读学生后,我觉得目前这还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

案例一`:日益拉大的差距

蔡同学,男,9岁,精神障碍三级,就读于普班二年级。初见他时,嘴里喋喋不休,不停在问“为什么大灰狼要吃小绵羊呢?”“为什么要遵守学校的规矩呢?”……偶尔,会用铅笔故意来扎我肩膀一下,想引起老师注意。因为他实在是太无聊了,上课内容听不懂,没有同学愿意和他玩,也没有朋友。班主任告诉我他融入不进班集体,也不知道该怎么对待蔡同学。同学们都在做操,他一个人坐在地上。班主任尝试过点他回答问题,他开始傲娇,说:“我就不回答问题”,弄得班主任不知如何是好,久而久之,班主任也不愿意点他回答问题。一节数学课,40分钟,他就一会坐着,一会蹲着,一会儿发呆,实在觉得无聊时就拿出铅笔自娱自乐,成了班级里的“隐形人”。体育课上,同学们都排好队了,准备去操场上课,而蔡同学慢吞吞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当大部队都来到操场做准备活动时,蔡同学没有归队,拿着水杯直接走向凉亭。问他为什么不上体育课,他说他怕热,不想上体育课。就这样,坐着凉亭,40分钟又过去了。

看了这些,我不知道蔡同学是否难受,我只知道我很难受。当天,我和班主任聊天,建议她先不着急让他参与课堂,不着急让他回答问题,先处理好和蔡同学的关系。班主任想了很多方法去缓解与蔡同学的关系,比如吃饭总是和蔡同学坐一起;排队时总和他并排走,并利用这个时间与他聊天;约定每次下课只要蔡同学来找班主任,就可以获得喜欢的糖果;给蔡同学安排“小天使”,帮助他学习……

慢慢地,班主任与蔡同学的关系越来越好了,班主任的指令也很听,让蔡同学和同学们一起做操,也在一起做操,上课点蔡同学回答问题,他也会回答。但是,新的难题又出现了。随着年级逐渐上升,学习难度越来越大,蔡同学越来越跟不上,哪怕是每天回家,家长请了一个专门的人对其学业进行个别辅导,与普通学生相比,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普班二年级学生学到了混合运算,而他才记住乘法口诀表。哪怕班主任有益想培养他学习,日益加大的差距依旧摆在那里。这份差距带来了什么呢,那就是一节又一节蹲着、坐着、发呆的课堂。

案例二:“回流”的灵魂

张同学,男,11岁,精神障碍三级。就读于普班四年级。痴迷汉字,经常是一手拿字典,一手拿笔在黑板上、墙上,写写、画画。偶尔,会在上课时,突然站起来,跑去黑板上写字。无论上课老师怎么说,写完他才会回座位。看到同学桌上有彩笔,顺手就会拿了。同学不同意,他直接用手掐同学,掐得同学哇哇大哭。同学们把这件事情告诉老师和家长,刚开始时,老师和家长们都会告诉学生多包容他一些。张同学的妈妈也会替他向被掐学生道歉,事情也就结束了。后来,类似掐人事件,发生了很多次。家长们开始担心自家孩子被欺负,在家告诫孩子们不要靠近他,同学们也怕了他,都不敢靠近他。

一、二年级时,张同学能够认识很多字,也会写很多字,家长会来辅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考出的成绩都还不错。后来,随着学习难度加大,对于题目的理解能力要求加强,张同学理解不了题目,哪怕是有家长辅导,简单的题目也完成,就不再参与期中、期末考试了。

在学校里没有好朋友,也参与不了课堂。室内课,别人上课,他写字;室外课,别人玩游戏,他一个人围着操场晃。一下课他总是眺望远方,寻找妈妈的身影。采访其家长,家长觉得他越来越难融入班级了,希望他能够回到特班。

案例三:逐渐下滑的自信

刘同学和陈同学都是智力障碍学生,就读于普班五年级。三年级时,我曾经采访过他们,问他们是否觉得老师和同学们喜欢他们。二人看着我的眼睛,异口同声地告诉我,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们。也采访过二人的同班同学,问同学是否愿意帮助他们,同学们告诉我:“愿意,因为我是少先队员”。今年,我再次询问刘同学和陈同学同样的问题,二人回答的声音明显小了很多,也在回避着我的眼神。随后,我问了一个简单的加法问题:“1+1=?”,陈同学回答了出来,而刘同学似乎早已忘记了……与任课老师交流后,现在他们班已经学到了解方程,而这两个孩子,连基本的加减法都还不会。

融合教育让这些孩子们受益了吗?这种受益是否真的会让他们比在纯粹的特殊教育学校所收获的更多呢?毕竟特校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更加贴合特殊儿童,精细化教学也更能帮助特殊儿童成长。我们承认特殊儿童首先是儿童,他们与所有的普通儿童一样有着相同的身心发展规律,也尊重他们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但是在看到与普通儿童相似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也必须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特殊儿童在知识学习、技能获得,语言习得等各方面都与普通儿童还是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对他们今后在班级融入,健全人格培养,自信心养成等都有着莫大的影响。未来,我们在进行融合教育的时候,是否更应该多做一点准备,充分考虑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的课程建设,我们的支持力度是否能够真正跟上。毕竟,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孩子也从不是试验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1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