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狼

真实版的梁祝爱情故事石评梅在高君宇墓前守

发布时间:2023/7/10 16:00:56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石评梅原名石汝壁,从小酷爱梅花,以评梅为笔名,自幼聪慧,饱读诗书,12岁享誉“晋东才女”。她的父亲就职于省立图书馆,思想开明,对待子女一视同仁,宽严有度。在这样宽容家教下成长的孩子,多了更多现代女性的气息,石评梅拥有那个时代难得的自由开放的特质,发自内心感激自己的父亲,让她在时代变化之中执掌自己的命运。石评梅深情的说:“知道我,认识我,原谅我,了解我的,除了父亲外,再无一人”。后来无论在感情中经历何种曲折,始终坚持自己的意志,并未受到家庭的责难和阻碍,即便在现今社会仍有许多固守传统观念的家庭难以做到。

小学毕业上了太原女子师范,成绩优异,受新文化新思潮影响日深的小评梅富有反抗精神和组织才能,参与组织学校风潮,一时风云人物,差点被开除,好在学霸的免死金牌发挥作用,顺利毕业。不同于现今校园里的乖乖好学生,除了书本一脸懵懂,民国一个小女生豆蔻之年竟如此敢作敢为,为她后来的人生道路埋下了伏笔,那个变幻的时代和一路恣意风发的过往,预示着将有不平凡的经历发生。

太原女子师范学校

转眼间来到年,17岁的石评梅出落得花枝招展,脱去了小妹的青涩稚气,太原女子师范毕业后考上了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想读中文专业,当年不招生,于是曲线救国上了体育专修科。要知道当年求学来之不易,如今仿佛天经地义的权利在那个年代需要付出非凡的努力,辅以良好的家境和必不可少的运气才能获得,如今的学子更应懂得珍惜,懂得感恩。一位女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殊为不易,那一年发生了以学生为主的五四运动。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独自远去千里之外,世道险恶,父亲不放心,将女儿托付给同乡吴天放,石评梅的人生来到了第一个转折点。

父亲将女儿托付吴天放本在情理之中,人家是北大高材生,人品学识自不在话下,让人放心。怎料道是把小羊羔交给牧羊犬,谁知竟把羊羔送进了大灰狼的嘴里。像所有渣男一样,千古不变的套路,列车狭小逼仄的空间缩短两人的距离,一路嘘寒问暖,照顾有加,未经人事的小姑娘哪经得住这些,更何况吴天放一表人才,风流才子模样,春心早已暗自飘摇。吴天放看在眼里,了然于胸,玩小浪漫自不在话下,想到这里已打定主意,投其所好一举拿下。已在江湖行走多事的吴天放敏锐察觉到了机会,小姑娘手帕上绣梅,名字中带梅,言谈中喜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石评梅一脸惊喜的望着风流倜傥的吴天放,当他信口吟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仿佛经年累劫等待的知音从天而降,浑身上下放着金光,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这首词是她的最爱,也是她人生的写照。

原本冗长的旅途,变得分外短暂,莫非这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北大才子少不了现炒现卖,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天下还有他不知晓的事情吗?外面的世界果然精彩,不出来是看不到的。利用在报社实习的便利打印"评梅用笺",吴天放除了耗费点口舌并没有投入多少真金白银,从此北京的公园,影院少不了两人相约的身影,渣男标配的小浪漫层出不穷,在一枚枚糖衣炮弹的饱和攻击下,石评梅的心理防线终告失守,暗自许下"终生不嫁第二人"的誓言。固然风流才子魅力难以阻挡,然而这种明火执仗的求爱换一个保守传统的女子却有可能难以奏效,第一反应是他想干嘛,不会是流氓吧,要不要赶紧逃?可是偏偏遇上了恋爱脑的小女生,思维回路立马变得粉红感人。他喜欢我?白马王子?霸道总裁?灰姑娘玛丽苏要登场啦?天哪,我头晕,快扶住我!真命天子,非他不嫁!电视剧中怎么演的?小说中怎么写的?我该说什么台词才配得上老天爷的安排,老天爷安排得最大,天命不可违,老爹老妈对不起!这一幕幕想必在石评梅心中也曾走马灯般上演过。

"我喜欢梅!"吴天放一语双关的告白,紫霞仙子手中的剑啷当落地,石评梅将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心目中圣洁无比的爱情,生命不过如此,她在心中暗暗呐喊,爱的魔鬼,魔鬼的舞步,向她一步步逼来。

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插曲,缘分就是这样妙不可言,年,与吴天放共沐爱河期间,在山西同乡会上,石评梅结识了高君宇,北大学生会的负责人之一,也是五四青年运动的风云人物,从看见石评梅的第一眼起,高君宇就再也放不下这个才华横溢兰心蕙质的女孩,显然高君宇没有吴天放那么大胆,没有挖人墙角的雅兴而把感情默默地藏在心里,以一个普通朋友的身份默默感受着与对方丝丝缕缕交流的喜悦,往高雅里说叫暗恋,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做了备胎。不过在石评梅的心中并无掀起任何波澜,她的整个身心属于吴天放,再容不下一粒沙子,对爱情的忠贞,从一而终的观念,谁说得清究竟缘起何处?现代文明一夫一妻的爱情观,还是好女不事二夫的贞操观,不得而知。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山崩海啸一般剧烈的思想碰撞让人的内心很难把握住方向,陷入矛盾和彷徨几乎在所难免。

高君宇写给恋人石评梅的信

三年时光,正值一个女孩子的锦瑟年华,青春绽放,千金不换的三年,石评梅把自己的一切给了唯一的爱人吴天放,给了把自己推向深渊的人。是人是鬼终有一天见天日,这一天不期而遇的来了。

吴天放的风流本性在与石评梅热恋期间仍不时有流露,深陷情网的石评梅大多自欺欺人替对方找借口掩盖了过去,不肯面对,不敢想象,毕竟是自己认定的终身归宿,然而画皮终究有揭下来的一天,而且是以她最意想不到最残酷的方式。当她满心欢喜地去住处找天放,想给他一个惊喜,没想到带给对方的是惊吓,带给自己的是五雷轰顶,在自己爱人面前他看到的却是他的妻子和孩子,环绕膝前其乐融融的天伦景象,让她感受到无比的羞辱和不知所措,她是一个接受新文化新知识的女性,虽然身上有不屈的傲骨,但是不会无故发泄在一个无辜的女人身上,从来没有打过人,甩在天放脸上的巴掌更像重重的打在自己脸上,没有给对方多做解释的机会,虽然她痴情,但是并不愚钝。一个聪明的人当被爱情蒙蔽的时候智商归零,巨大的打击则令智商快速回归,曾经的一幕幕瞬间在眼前回放,石评梅落荒而走。

爱有多深,伤就有多痛。那个时代的男人很早已经成亲或者定了娃娃亲,这种现象并不罕见,真正无法接受的是欺骗和隐瞒,吴天放本无意与原配妻子离婚,这种念头打从一开始就没有过,在家中他仍然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只不过在外面他想占有更多,拥有更多,墙内红旗不倒,墙外彩旗飘飘,说到底他爱的只是自己,也许还有着三妻四妾的念头。作为新时代的女性石评梅哪受得了这个?做小做妾?无异于唾在自己的脸上。眼中容不得一粒沙子的她,塞进来一个磨盘。一路成长一路赞美,被众人仰望捧在手心,围在舞台中央的人,跌落神坛,被人踩进了尘埃里,自尊心和感情的幻灭瞬间就会将人推向万劫不复的境地,有多爱就有多怨恨,怨恨自己有眼无珠。曾经的石评梅已死。

抽烟喝酒,许多人就是从失恋开始,心灰意冷的石评梅也没有免俗,麻醉自己,体验自暴自弃的感觉,总比现实中自暴自弃强一些。不过石评梅的内心还是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对待感情她不再信任,曾经绝不再嫁的誓言变成了独身主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绝不再恋爱,绝不结婚,今生今世保独身主义,我可以和任何青年来往,但绝不再爱,如果谁想爱,我只能在我的独身主义的利剑面前陷在永远痛苦的深渊里。”如果没有事业没有文学,没有志同道合的人,想必石评梅会毅然决然地遁入空门。

高君宇十分清楚石评梅所受到的伤害,更怕触及她内心的伤处而小心翼翼地与其交往,保持着纯洁的距离,谈诗文,谈理想,谈国事,书来信往,相敬如宾。他的心中还有一处更深的忧虑,像沉在水底的炸弹,不知何时就被引爆,把自己炸得尸骨无存,当然,尸骨无存是在石评梅的心中,在石评梅心中宣判的死刑,对于高君宇来说才是真正的死刑,灵魂的死亡。他在进退维谷中等待一个可以说出口的时机。高君宇也是缔结了婚约的人,在老家也有一位妻子,与吴天放不同的是,这个妻子徒有其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包办的婚姻,从头到尾高君宇强烈反对,从未屈服,他把自己奉献给了马列主义,来到北大,与其说为了个人的发展,不如说逃离那个依然被落后包裹的小社会,对旧社会抱有切身之痛,便更加向往民主自由的世界,他成为李大钊的学生,为共产主义而奔走,甘冒生命危险,成为我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和领导人之一。

高君宇是苦恼的,自己的已婚身份怎样向石评梅交代,会不会被当做吴天放一样的感情骗子,受过情伤的石评梅敏感而高傲,她怎能见容这样的自己呢?对于他个人这桩所谓婚姻毫无意义,可是一心与石评梅生死相许的他不得不考虑各种意外的可能,哪怕只是一个形式,也要给心中的女神一个交代。那个时代通讯交通不比现在这样便利,离婚要千里迢迢回到老家,在外闯荡的人,不到逢年过节,自己的双亲也难得见上一面。从他打定主意到付诸实施过去了一年有余,可想他在这一年中所受的煎熬。高君宇为石评梅默默守候,给她真实的关爱,发自内心的怜惜,她心上的疤痕虽未消退,可是坚冰却在缓缓融化。她曾许下的独身主义的诺言把伤害拒之门外,也把孤独寂寞关在了门里。她没有安全感,只有孤独,除此一无所有,而安全感对一个身处乱世的女孩子而言弥足珍贵。她在保护自己的同时,放弃了来自于他人情感的滋养和呵护,行动的放弃,不代表没有内心的渴望。当高君宇以涓涓细流的感情注入她的心灵的时候,干涸的河床最终被漫灌的水流所浸润。

石评梅在高君宇墓碑的刻字

她不能接受,至少不能承诺,因为她知道承诺破碎的惨状。年,高君宇因伤在西山碧云寺静养,漫山红透,触景生情,无一处不是石评梅的身影,他拾起一片红叶,叶面的脉络上浮现出石评梅的笑容,他写下“一片红叶寄相思”。当这片红叶递到石评梅手中的时候,终于有了第一次表白,距离他们初相识,已过去三年多光景,周遭人事已变,唯独不变的是高君宇对石评梅的拳拳赤诚之心。“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委婉地拒绝,石评梅的心隐隐有些痛,不过已经想清楚的事情,她可以控制住自己,转过头当做没有发生过,她会真的希望这个向自己抛来救生圈的人就此放弃吗?还是希望他继续留在自己身边,期待后事发生?她作此回复的时候确实思虑再三,不是你不好,而是我不配,大意就是这样。高君宇没有迫不及待地争辩,没有急赤白脸的争取,他知道她,懂她,除了她的父亲,还有他。第二年,高君宇回到家乡,拿到了渴盼已久的离婚书,南下广东做了孙中山的秘书,国共合作在历史上如火如荼地发生着,高君宇以亲历者参与者的身份为心中的理想国而奔走,还有那个爱情的理想国度,他的身体承受着感情、紧张和劳碌的压榨,为他的英年早逝埋下了种子。

有人将高君宇和石评梅的故事比作现代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我不这样认为。后者为封建礼教迫害而双双殉情,前者的爱情悲剧与他们的个人选择不无关系,并没有受到外界过多的干涉。没有人为束缚感情的手脚,但是他们却困守在自己的樊笼里。没有人阻止石评梅接受一份新的感情,却由于害怕再次受到伤害而屡屡选择逃避,从一开始的天真到后来自封的做法显示出内心的不成熟,但是对于20出头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不成熟不应苛责,而应视为理所当然,毕竟那个年纪仍然需要时间来成长,当我们身处同龄的时候,我们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显得比他们还要幼稚吗?当我们在赞美歌颂的时候,仍然要保有冷静的头脑,客观看待我们所艳羡的事物,有多少是我们为理想寻找的寄托,有多少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真相往往比我们本来以为的难看,也往往比我们以为的更加坚韧。爱情的悲剧往往因为一念之差或各种放不下的执念而铸成,人生的旅途充满变数,一路上有无数的岔道将疲倦的赶路人引向歧途。时刻保持开放成长的心态,勇敢面对风霜雪雨,让生命中的遗憾少一些,即使痛,也是痛快的。

高君宇为革命事业而奔走,年10月,遇袭幸免于难,遂购买一对象牙戒指,自己与石评梅各执其一,也许已有感知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并附信道:只希望用象牙戒指的洁白坚固,见证我们两人的冰雪友情吧。仅仅过了5个月,积劳成医院做急性阑尾炎手术失败,与世长辞,年仅29岁。

石评梅翻看往日的书信,红叶飘然落地,痛彻心扉,《墓畔哀歌》伴着泪和血,留在纸上。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又是用了三年的时间,石评梅在回忆中面对血淋淋的自己,无处掩饰伤口,那伤在爱人身上。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不再计较男女情爱的你你我我,不再为了自保而固守内心狭小的一隅。如果没有人堪承受自己爱,那么就把爱不加吝啬地奉献给世界吧。上过中学的人应该记得鲁迅写过名篇《纪念刘和珍君》,刘和珍正是石评梅的好友,为此石评梅连续写了《血尸》和《痛哭和珍》两篇散文哀悼好友,控诉时局黑暗。生前与另外一位挚友陆晶清合编《京报妇女周刊》和《世界日报蔷薇周刊》,巧合的是白族的陆晶清也是一位独身主义者,独身与事业本无必然联系,然而许多独身主义者还是把自己奉献给了事业,石评梅逝世后,陆晶清又为她做了《我哭你唤你都不应》的祭文,世间多少事总在一遍遍的轮回之中。年9月,石评梅因脑炎发病未引重视而延误治疗,医院病逝,年仅26岁。

“我认识了欢乐,也随来了悲哀,接受了你的热情,同时也随来了冷酷的秋风”。这是《墓畔哀歌》中的一段,算是石评梅自己写下与高君宇这段传奇恋情的注脚。身后葬于陶然亭高君宇墓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1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