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灰狼 >> 灰狼的繁衍 >> 今夏爽爆的海战大片灰猎犬号,背后大西
如果说《决战中途岛》是二战太平洋战场宏大的战略起始,《灰猎犬号》则是一场精巧的大西洋海战战术表演。
这一切都源于一种古老的海军战术“破交战”。
破交战——德意志帝国的无奈选择
电影《灰猎犬号》以一段背景介绍开始:
ConvoysofshipscarryingtroopsandsuppliestoGreatBritainwerecrucialtotheAlliedwareffort.船队运往大不列颠的部队和补给对盟军的作战努力至关重要。TheconvoysweremostvulnerabletoU-Boatswhenbeyondtherangeofaircover,inthemiddleoftheAtlantic,intheareaknownasthe“BlackPit”.而船队最容易遭到U型潜艇攻击的地方是超出空军掩护范围的大西洋中部,这一区域被称为“黑暗海沟”。
所谓“BlackPit”又称“Mid-AtlanticGap”(中大西洋真空地带),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西洋中部岸基飞机无法覆盖的海域。
这片海域正好和世界各地向英国本岛输送物资的海运航线重合。
英国是个岛国,国家赖以生存和运转的物资、食品、燃料、原料,以及用来反击纳粹德国的兵员和装备都需要依靠海运。
所以,大西洋海上运输航线是英国的生命线。
从这张简单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北大西洋周边几个方向分别是美国、加拿大、英伦三岛、欧洲大陆、北非,以及冰岛。
靠近上述陆地的海域可以得到岸基飞机的掩护,但远离陆地的大西洋腹地飞机无法到达,所以大西洋中间形成了一个危险的“黑坑”(BlackPit)。
BlackPit/Mid-AtlanticGap大西洋海运航线同时也是英国的弱点,只要纳粹德国掐断这条航线,就相当于扼住大英帝国的喉咙。
宣传画:前往英国的船队就是前往坟墓的船队宣传画:“生命线很稳固,感谢商船队”纳粹德国从年9月1日入侵波兰开始,几乎同时展开对英国大西洋运输航线的“破交战”。
“海上破交战”是一种古老的海战战术:这种战术以破坏敌国海上交通运输线为手段,导致敌国经济生活瘫痪,从而迫使敌国投降。
一战和二战期间,德国对英国都采取了“海上破交战”,除了政治经济战略上的原因,也受德国海军实力的限制。
德国想征服英国,但海军上打不过,距离上打不着。
①打不过:
德国自19世纪下半叶统一后,在海军领域奋起直追,不断发展和壮大,但依然赶不上英国。
以二战为例,年二战爆发前,德国仅有2艘战列舰,而英国有15艘;英国的巡洋舰数量是德国的8倍,驱逐舰和其他战舰是德国的5倍;除此之外,英国海军还有6艘航母。
从上图明显可以看出,德国海军水面舰艇的数量远低于英国皇家海军,不具备与英国皇家海军正面刚的实力。
②打不着:
德国海军实力不如英国,而如果德国可以越过英吉利海峡,直接登陆英国本土,依靠强大的陆军征服英国,那一切事情都简单了。
但就是这一湾浅浅的海峡,让德国输送陆军登陆英国本岛的“海狮计划”,逐渐演变成旷日持久的不列颠空战。
“海狮计划”示意图不列颠空战示意图面对德国空军的入侵,英国皇家空军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精神顽强抵抗。
同时,首相丘吉尔空前凝聚起英国民心,即便伦敦等多个城市被炸成火海,英国也没有投降。
英勇的不列颠空战使德国无法获得实施“海狮计划”的先决条件,即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也就谈不上登陆英国本岛。
与英国皇家海军正面决战打不过,登陆英国又够不着,这两种直接的军事行动都无法实现。
所以德国只能无奈以攻击商船的“破交战”为主要手段,间接消耗英国的力量。
这个破坏英国海上交通线的任务落到德国U型潜艇(U-boat)肩上。
邓尼茨与整装待发的U型潜艇电影《灰猎犬号》表现的是年二战中期U型潜艇与盟军护航驱逐舰的攻防戏,实际上U型潜艇和英国及其盟友的恩怨早在一战时就已经结下。
U型潜艇这个称谓源于德语对潜艇的称呼Unterseeboot,意思是“水下舟艇”。
德国潜艇部队的舷号也是字母U+数字组成,比如我们熟悉的经典潜艇电影《猎杀U-》。
U+数字成为德国潜艇的标志性符号在英文里,U型潜艇的缩写是U-boat,简称为“U艇”。
U-boat即“U艇”这一称呼逐渐成为德国潜艇区别于其他国家潜艇的超级符号。
这个超级符号背后,是U型潜艇在二战期间对各国军舰和无辜商船的屠杀。
丘吉尔曾特别用“U艇”这个称呼专指邪恶的德国潜艇,与“潜艇”(submarine)这个中性词区别开来。
他曾说:“敌人的潜艇叫‘U艇’,保留‘潜艇’这个名称来称呼盟军的水下潜艇。‘U艇’是那些击沉我们船只的卑鄙的恶魔,而‘潜艇’则是那些击沉敌人船只的勇敢而高贵的战舰。”
潜艇发明和不断完善的历史,基本都围绕着军事用途,且最大假想敌都是英国。
从英国殖民地独立出来的美国,与英国争夺海上和殖民地霸权的法国,以及后起帝国德国,历史上都与英国有矛盾。
但英国公海舰队实力太强,所以这三个国家对早期潜艇技术贡献最多,目的都是为了通过发展潜艇遏制英国海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U型潜艇第一次给英国及协约国带来威胁。
德国海军第1艘U型潜艇U-1(年8月4日下水)据史书引用德军潜艇部队档案统计,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共有艘各类潜艇参战,击沉各类船只余艘(主要是非军舰类船只)。
在年英国护航体制建立前,共计约有万吨运输船被德国U型潜艇击沉。
一战德国王牌潜艇U-21号从参战潜艇数量与它们击沉船只规模的比例来看,用潜艇对付水面舰艇的性价比很高。
但是,潜艇的战果,也不能像地摊文那样夸大其词。
美国历史学家阿瑟·马德(ArthurMarder)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任何时刻潜艇都没能制造出“大范围危机”。
可以这样说,潜艇战对英国有很大威胁,但还不至于致命。
潜艇战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决战,而是考验交战双方意志力和忍耐度的拉锯战。
潜艇“破交战”更大作用在于以不断攀升的船只沉没吨位数,让对方的心理处于恐惧之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段时间,德国表面上被《凡尔赛和约》束缚,海军受限制且不能拥有潜艇。
但德国军方利用壳公司秘密运作,加之潜艇战狂热者邓尼茨的推动,德国U型潜艇很快就波澜再起。
一战时任潜艇艇长的卡尔·邓尼茨电影的时间维是年2月,这个年份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的中期。
从电影表现的剧情可以看出,此时的历史背景是:
1.英国海军对商船队已经建立起军舰护航制度;
2.美国海军刚刚参战,首次加入盟军护航编队;
3.德国U型潜艇“狼群”围攻战术已非常成熟;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
1.英国并未像电影中表现得那样对反潜护航高效行动且足够重视;
2.美国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积极英勇地参与到大西洋海战之中;
3.战争刚开始“狼群”战术也并不像电影中表现的那么游刃有余;
电影是虚构的文艺作品。
《灰猎犬号》改编自C·S·福里斯特的小说《忠实的牧羊犬》(TheGoodShepherd),包括“灰猎犬号”这艘船也是虚构的,她并不是弗莱彻级驱逐舰中的一员。
电影不可能照搬历史实情,它只能构建出一套符合当下价值观的历史背景。
《灰猎犬号》中表现美国的二战救世主形象,盟军抵御邪恶轴心的团结一致,反复出现的宗教元素,以及黑人炊事员的牺牲,几乎集合了美国主旋律倡导的全部价值观。
电影同时作为一个娱乐媒介,对价值观的传递不能是说教式的,应该具有可看性。
所以电影的故事要选择典型事件的典型场景,即使英国在二战中表现欠佳,美国参战犹犹豫豫,德军也并不都是恶魔,但虚构作品需要选择和裁剪,只表现符合价值观的那一个瞬间。
美式战争电影向来都是“战壕式”,无论是《血战钢锯岭》还是《兄弟连》等等,表现得都是战争依靠战壕里的普通一兵打赢的。
在英语中,掩体坑、散兵坑可以用Pit这个词表达。
这次《灰猎犬号》把“战壕”搬到大西洋的BlackPit,大西洋战壕中的短兵相接紧张刺激。
对年二战爆发到电影表现的年大西洋海战历史做一个扫描,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解析,有助于理解电影中的情节。
护航队——英美盟友的博弈与合作
1.二战初期大西洋海战——英德唱主角
几乎每一本关于大西洋海战的历史著作都会引用这两位历史学家的名言:
在漫长的海战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战役能与这个战役相提并论。这个战役的战场是几千万平方英里的海洋,没有时间的限度,也没有空间的限度。(史蒂芬·罗斯基尔,英国皇家海军军官、海军历史学家)
大西洋之战是时间最长、战斗最残酷、耗费人力物力最多的海上战役,它几乎贯穿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戴维斯·汤玛斯,英国历史学家)
正如这两位二战史史学家所说,大西洋之战在整个二战中并不是某次战役,因为它从二战开始直到德国战败凿沉最后一艘U艇,几乎每天都在大西洋中上演。
第一阶段年9月——年5月
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而就在2天后的9月3日,海上的大西洋之战其实就已经同步开始。
年9月3日11时,英德两国进入交战状态。
12时56分德国统帅部向德国海军发出“马上开始对英国的军事行动”的命令,早在年8月,已经有18艘U型潜艇离开母港进入大西洋作战阵位。
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视察U艇部队这一阶段潜艇战的战略态势,总结起来:
德国潜艇部队饱受潜艇数量不足,鱼雷质量低劣,“捕获法则”限制,以及39年到40年冬季罕见低温等多重困难。
另外德军占领波兰后,并未马上调转方向到西线,而是先北上入侵挪威。
挪威战役中,潜艇部队停止破交战,被调来配合德国公海舰队进攻挪威,但表现平平。
潜艇因性能受限和鱼雷的各种故障,证明它并不适合编入水面舰艇编队作战。
正在填装鱼雷的U艇(摄于39/40年冬)由于潜艇维修、补给、保养需要时间,从港口出发抵达预定位置也需要航行时间,所以这个阶段每单位时间实际出海执行任务的潜艇数量太少,邓尼茨潜心研究的“狼群”战术无法施展,基本都是单艇作战。
虽然这9个月U型潜艇共击沉多艘船只,总吨位近万吨(各统计数字有出入),但这个数字对动摇英国交通运输线来说还不够。
英国方面的表现同样差强人意。
二战刚开始,英国统治阶层和军方还在争论不休,对用于进攻的皇家海军来给商船队护航态度不积极。
此时,英国军舰为商船队护航已经开始,但并未形成固定体制,还是以反潜编队巡逻为主。
同时,英国皇家空军海岸司令部在态度、资源、装备和组织结构上也都没有准备好,甚至出现反潜飞机投弹后又弹回空中炸到自己的情况。
此时岸基飞机对潜艇的威慑,还没有达到《灰猎犬号》中表现的那样足够令海军放心交接。
第二阶段年6月——年2月
这一阶段在历史上被称为大西洋上的“FirstHappyTime”(第一次快乐时光)。
这个“快乐时光”是对德国潜艇部队而言的,U型潜艇终于证明了自己的作战价值。
例如下图中的U-号潜艇,指挥塔上高高飘扬着她击沉船只的吨位旗。
还有U-号第二任艇长约翰·莫尔(JohannMohr)在旗子前开心的宣传照,都是这一阶段德国潜艇占据上风的缩影。
挂满击沉吨位旗的U-这一阶段对德国潜艇部队来说很happy这一阶段之所以德国占了上风,总结起来:
首先,曾经让德国潜艇官兵士气严重受挫的鱼雷问题得到解决。
经典二战潜艇电影《从海底出击》(DasBoot)对德国潜艇出海执行任务有过详细展现。
《从海底出击》剧照面对复杂的海上环境以及瞬息万变的敌方船只,U型潜艇默默航行、搜索合适的船队目标、跟踪到合适距离、进入合适的攻击阵位,还要防止自己被敌方反潜力量发现,以及艇内各种事故、故障,还有艰苦狭小的生活空间。
这一切的努力都为了最后发射鱼雷那一击。
但如果最后一击因鱼雷问题没有爆炸,对全体U艇官兵来说是非常窝囊的。
到这一阶段,鱼雷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U艇的杀伤成功率大幅提升。
除了鱼雷问题得到解决,德军陆军也帮了潜艇部队一个大忙。
年6月22日,法国在德国陆军进攻下投降,德国一下获得了法国西部沿海的多个军港。
原来U型潜艇只能从位置憋屈的本土母港出发,无论是出发还是返航都需要航行较长距离,限制了潜艇真正用于作战的航程。
德国本土港口位于北海和波罗的海而把法国比斯开湾的几个港口改造成潜艇母港后,大大缩短了U型潜艇在大西洋中间截击船队的距离,比从本土出发缩短约公里,连一些小型近海潜艇也能深入大西洋腹地活动。
法国西海岸的几个港口被用作U型潜艇母港U艇从法国出发远比从德国出发近得多随后,邓尼茨甚至把德国潜艇部队的指挥部设在法国洛里昂(Lorient),为的就是靠前指挥,第一时间获得信息。
德国除了上述两大优势,此时希特勒同意把更多生产资源倾斜给U型潜艇。
新艇数量增加,让邓尼茨的“狼群”战术更加从容。
反观这一阶段英国方面,盟友法国沦陷、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空战、意大利宣战等一系列危局让英国捉襟见肘、疲于应付。
傲娇的英国斗牛犬不得不放低身段,不断向山姆大叔求援。
2.年前后的大西洋海战——美国逐渐喧宾夺主
上文分析,大西洋海战是纳粹德国主要针对英国展开的破交战,英德是主角。
但从《灰猎犬号》来看,美国为打败纳粹德国潜艇破交战贡献不少。
所以,美国是一步步成为二战大西洋海战的主角之一的?
历史上,美国建国以来有着根深蒂固的孤立主义外交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通过了《中立法案》(NeutralityActs)。
这些战略思想和体制保障美国远离欧洲大陆纷争,闷声发展国力,但同时也助长了欧洲纳粹的力量。
希特勒知道,只要自己不主动招惹美国,美国也不会轻易放弃中立出来帮助欧洲盟友。
所以在二战前期,希特勒特意告诫德国海军,尤其是以商船为目标的U型潜艇,不要误击美国船只,避免刺激美国。
罗斯福和丘吉尔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势力想置身事外,但总统罗斯福深知一旦英国被德国打垮,美国就要陷入对德日两个法西斯国家的两线作战。
面对丘吉尔不断的求援求助,罗斯福总统一步步推动放宽《中立法案》某些条款,好让美国能帮英国一把。
美国对英国的第一件实质性帮助,是“基地换军舰”。
丘吉尔上台后,面对造船速度赶不上德国U型潜艇击沉的速度这一困难,只能向美国求助。
在丘吉尔三番五次地写信求援下,英美两国终于在年9月3日签署了《驱逐舰换基地协定》(DestroyersforBasesAgreement)。
协议规定,英国把巴哈马群岛、牙买加群岛、安提瓜群岛等几处海空基地租借给美国99年,换取美国50艘一战期间的老旧驱逐舰。
美国老式驱逐舰之一:威克斯级虽然这50艘驱逐舰都是带有4锅炉4烟囱的老古董,但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英国反潜军舰不足的局面。
英国海军得到这些驱逐舰后,加装了深水炸弹发射器、声呐、雷达等设备,立刻就投入到大西洋海战的反潜作战中,还转送给加拿大海军6艘。
美国对英国的第二件实质性帮助,是美国军舰的护航范围扩大。
年1月29日,英美两国参谋长在华盛顿秘密进行了ABC-1会议(U.S.–BritishStaffConference),会议商讨盟军联合作战的战略。
决定无论美国是否参战,美国海军都需要担负起北大西洋护航的责任。
而且会议规定,美国海军参与护航后,加拿大海军也可以由美军指挥调遣。
这就是为什么电影中加拿大的那艘叫“Dicky”花级护卫舰(Flower-classCorvette)需要听美国船长的指挥。
英美军方高层会议电影中虚构的加拿大花级护卫舰Dicky号随后,美国立刻宣布将本国海军承担的护航海域从西经60度扩大到西经26度。
这次会议的决定意味着,此前美国仅仅是援助,现在需要真刀真枪地走上战场。
只不过范围还不能越界,而且差对德宣战的一个理由。
美国对英国的第三件实质性帮助,是美国直接参与护航任务。
电影《灰猎犬号》开始,交代本次护航的船队代号是HX-25,目的地是英国港口利物浦。
HX护航船队(HXconvoys)是一系列北大西洋航线护航船队的统称。
H代表船队的出发地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NovaScotia)的哈利法克斯(Halifax),终点是英国本岛港口。
美国参战后,船队的出发点一度改到纽约。
哈利法克斯和英国的相对位置从地图上可以看出,HX船队前往英国的路线正好经过危险的北大西洋中间,所以几乎每次都是是U型潜艇“狼群”围猎的目标。
HX船队编号是根据执行任务的顺序依次排下来的,历史上确实有HX-25这支护航船队,但它发生在年3月而非电影中的年。
HX护航船队最有名的一次战役是第次。
这次航行有5艘美国海军驱逐舰护航,其中一艘名为鲁本·詹姆斯(DD-,ReubenJames)的克莱姆森级驱逐舰(Clemson-classdestroyer),于年10月31日被德军U-号潜艇击沉。
这艘军舰是美国在二战中被击沉的第一艘军舰,比日本偷袭珍珠港还早1个多月。
鲁本·詹姆斯号驱逐舰虽然历史上都以偷袭珍珠港事件来界定美国正式参战,但实际上早在一个月前的大西洋,美国海军就已经加入二战,只是没有正式宣战。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得到消息的丘吉尔反而松了一口气。
因为他知道,日本这样一炸,美国国内的反战中立势力再也没有理由阻止罗斯福参战了。
战术板——电影中的战术装备简史
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二战。
此前美国对大西洋海战准备不足,比如有些悄悄潜到美国佛罗里达海岸的U型潜艇发现,美国已经受到战争威胁,但佛罗里达海边竟没有进行灯火管制,大家还在开Party度假、泡酒吧。
电影《灰猎犬号》给出的时间维年2月,此时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罗亚尔·英格索尔(RoyalIngersoll)海军上将才刚刚建立起一个专门的大西洋反潜指导小组。
小组由反潜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怀尔德·贝克(WilderD.Baker)领导,负责指导大西洋美国军舰的反潜作战。
罗亚尔·英格索尔(RoyalIngersoll)海军上将怀尔德·贝克(WilderD.Baker)海军中将美国此前并未对大西洋反潜战有足够的重视,而且美国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缺乏实战经验。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舰长在指挥时非常焦虑,下属在作战过程中打喷嚏,声呐员听错诱饵的声音等等,都表现出美国驱逐舰刚刚参战时的紧张和生涩。
舰长最后也在电话里说,这是他第一次参与护航任务。
反观德国方面,这波狼群攻击为首的那艘U艇艇长则非常自信,多次在公共频道里对灰猎犬号喊话,就像玩吃鸡游戏有人在公共频道里吹牛X。
电影中一共出现了6艘U型潜艇。
其中5艘在那艘指挥塔上画有大灰狼的U艇统一指挥下,进行了一次典型的狼群攻击。
狼群战术并不玄妙,源于邓尼茨曾经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潜艇上服役的经历。
他发现,一旦船队有军舰护航,单艇击杀的成功率就会很低。所以他开始研究让几艘潜艇共同协作的战术,也就是“狼群”战术。
二战中的U艇每艘艇都有每艘艇的故事,每艘艇都有每艘艇的性格,这些海战往事都凝结在每艘U艇不同的艇徽上。
根据外国U型潜艇数据网站比对,电影《灰猎犬号》中有几艘潜艇是有历史原型的。
这艘在电影中与灰猎犬号擦身而过的潜艇,指挥塔上画有德意志帝国和鹰的符号,可能是以历史上的U-号为原型。
电影中可能是U-的U艇真实的U-另外一艘浮出海面的U艇指挥塔上画着4张扑克牌,可能是以历史上的U-号为原型。
电影中可能是U-的U艇真实的U-画着四张扑克牌还有一艘带有斧子和盾图案的U艇,可能是以历史上的U-号为原型,电影中的图案与原型稍有不同。
电影中可能是U-的U艇真实的U-电影中另外三艘U艇,包括那艘画有狼图案的指挥艇,红底闪电,还有画有骷髅兵的那艘,艇徽均与实际历史不符,只能说是电影为了视觉效果好看虚构的。
另外,电影在大约第40分钟有一幕U艇施放诱饵弹骗驱逐舰浪费深水炸弹的桥段。
这种像泡腾片一样的诱饵是一个装着氢化钙的小罐子。
氢化钙遇海水会产生大量气泡,大概可以持续20-25分钟。
德国U型潜艇在年首次使用这种诱饵,所以电影中美国声呐兵说他应该能分辨出来之类的话并不符合历史史实。
《灰猎犬号》并不像我们曾经看过的其他潜艇电影,潜艇无时无刻都在水底,而是经常浮出水面,还用甲板炮与驱逐舰对射。
另外,U型潜艇在夜间攻击船队的成功率要远高于白天。
电影中U艇击沉多艘商船的战绩基本都发生在夜间。
这样处理,一方面是因为《灰猎犬号》是驱逐舰视角下的军舰肉搏战,所以必须更多表现水面作战。
另一方面,U艇浮出水面和夜间作战也符合史实。
二战刚开始时,U艇的战术一般是先跟踪船队,到了晚上商船和军舰“失明”时再发动攻击,而且很多商船都是被U艇的甲板炮打伤沉没的。
虽然《灰猎犬号》和原著都是虚构故事,但电影营造出的紧张氛围都源于非常严谨的历史、装备和战术背景,影片短小精悍但毫无尿点。
关于大西洋之战,丘吉尔曾说过一句名言:
战争中唯一真正让我害怕的是德国海军的潜艇!它不是以激烈的战争和显赫的战果形式出现,而是通过数字、图表证明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我们的海上交通线横跨辽阔的大西洋,就我个人来说,大西洋上的作战,要比英国本土的空中决战更令人担心。对于我们来说,德国潜艇的攻击是最具毁灭性的灾难!
大西洋之战不像中途岛之战、库尔斯克会战或诺曼底登陆等等这些战役是一次性决战,所以经常被忽略。
灰猎犬号完成护航任务后,客轮上的士兵向灰猎犬号舰长致敬。
这一幕正说明了大西洋之战的意义。
对德国潜艇破交战的顽强抵抗,才保障了后来盟军反攻的物质基础,包括诺曼底登陆的兵力、装备和物资,都是通过大西洋航线源源不断运往英国。
可以说,没有大西洋之战的胜利,二战欧洲战场恐怕还要多打几年。
以上历史信息如有错误疏漏还望指正!
-END-